這裡記錄UG99修習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點點滴滴!

Universal Generation 99 googol...

心隨法轉,勝解力行,心法相應,究竟菩提。

涓涓法音傳十方,謙謙如水受法義,
壯麗人生惠施德,及興隨順供三寶。

2008/12/24

依教奉行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36L10~P37L8
2.下次上課預習P37L9~P39L11
3.2009里仁新春貼心禮

【◎ 第二者謂為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,當如實讚師功德等。】

除了財敬供養師長以外,還要親自去侍候,除了侍候還要去讚美師長的功德。而且這個讚美要如實,既不是虛構,也不是諂曲,是弟子內心當中真正如實地看 見了之後的讚歎。其實開不開口沒關係,可是內心當中真正如實地有這種體會,這個對我們才有價值。讚師功德在《密勒日巴尊者傳》中,也可以看得見。世間一般 人,如果老是掛在口頭上所說的話,到後來都是口頭禪,亳無意思。密勒日巴尊者唱歌的時候,第一句話一定是「先敬禮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的老師」,一開口就是 這個,換句話說他心目當中沒別的,唯一有的就是師長的恩德。如果我們真正地努力的話,起心動念就是這個。現在我們起心動念是什麼?通常自己也不知道,如果 仔細去看的話,只有煩惱,那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修行的原因。當我們真正轉過來時,自然而然心裡面就是這個,所以你一開口感念之心就冒出來了,這才是我們真正 需要的。

我們現在看《密勒日巴尊者傳》,覺得好像很好笑、很好玩,實際上以世間的觀念去看的話,他的老師簡直是十惡不赦之徒,說的話都不算數;拿我們的眼光 去看,可能也會這樣想。所以真正重要的,是我們透過這些祖師大德的例子去對比,自然慢慢會曉得怎麼去提升自己,這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。現在我並不把重點放 在老師上,我是建議各位同學,看你周圍的人,比如坐在你旁邊的這個人、平常你覺得他不行的人,你怎麼曉得他不是佛菩薩的化身?你有這個慧眼能看見嗎?看不 見!進一步來說:你來是不是為了學佛?問題是你願不願照著佛說的去做,這才是真正重要的。我們現在理論上既然知道了,就應該不斷地去練習。但也並不是說今 天講完了,馬上去看看旁邊的人,就可以認為每一位都是佛;而是了解了以後去試,認識到:「對啊!我是一個凡夫,因為透過我的染污識去看事情,的確看不見真 相……」若能從這上面去反觀自己,那麼對旁邊的人的看法就開始有機會轉變,然後再漸漸地加深,這是一個很實在的辦法。如果我們對於周圍的人能漸次改善的 話,那對於其他的人就比較容易了。

【◎ 第三者謂於教授遵行無違,此是主要。《本生論》云:「報恩供養者,謂依教奉行。」】

前面之所以要供養、承事這樣一路過來,最重要的無非要引到依教奉行這一點,這個才是真正的報恩,才是真真實實的供養。所以重點是依照著老師告訴我們的去做,因為老師真正歡喜的是我們去修行他給我們的教誡。

【設若須隨師教行者,若所依師引入非理及令作違三律儀事,如何行耶?《毗奈耶經》於此說云:「若說非法,應當遮止。」《寶雲》 亦云:「於其善法隨順而行,於不善法應不順行。」故於所教,應不依行。不行非理者,《本生論》第十二品亦有明證。然亦不應以此諸理,遂於師所,不敬輕訾, 而毀謗等。如《尊重五十頌》云:「若以理不能,啟白不能理。」應善辭謝而不隨轉。】

但是,雖然說樣樣跟著他,萬一老師引導我們的是不對的,那怎麼辦呢?下面引戒經說明,這種情況下應該不要照著他去做。此外,《寶雲經》上也這麼說, 他如果教導我們有不合理的,我們不要做,經論上處處有證明。《阿底峽尊者傳》上面有一段公案,阿底峽尊者在止迦摩囉寺時,有一位上座喝酒,阿底峽尊者照著 戒律就把他趕出去。其實這位上座是一位大成就者,於是他就穿過牆壁出去了。尊者見後大為驚訝也很後悔,因為對這種成就者是沒有什麼酒不酒的,他到天堂跟地 獄一樣啊!後來尊者就問一位師長,師長說他這麼做是依著戒,要保護僧團紀律,這樣做是沒罪的。但對我們而言,固然師長容或不合理,可是如果起了瞋心,我們 又合理了嗎?像阿底峽尊者雖然把那位上座趕出去,他並沒有起瞋心排斥,只是照著戒律才這樣去做的。所以當師長不應理的時候,雖然不照著做,但是絕對不能因 為這樣而對自己的老師毀謗乃至於輕慢,內心當中還是要恭恭敬敬的。《尊重五十頌》說:「如果師長叫我們做的事,依照道理是不能做的,那麼你應該向師長說明 不能做的原因。」不要毀謗也不要輕慢,而是要很善巧婉轉地辭謝,不要照著去做。   

我們會覺得,既然不合理又叫我們要恭敬,怎麼做呢?有個很簡單的辦法,從業感的角度去看。我們學了佛,確信一切都是業感,為什麼我感 不到像佛一樣的好老師,這個因回過頭來還是在自己身上找。既然一切都是業感,現在是不是要努力如法去做?如果能夠這樣,那下面的問題自然解決了。所以,我 們一切時處照著法去做,《廣論》每一地方都有正確的方法,教導我們針對眼前的事情一步一步增上。

所以我們內心當中要隨時檢查:我今天來是為了什麼?為佛法;為了學習佛法,自己要具相;自己具相,接著就要找好的老師;找到了好的老師,要懂得怎麼樣去承 事,依師的次第內涵是這樣。心中隨時提策,我真正重要的是為求法,絕對不是為世間這些事情。總結起來說,親近的方式分意樂、加行兩種;總的意樂是以九心承 事,特別是要修信、念恩,我們把它歸結成觀功念恩;加行是財敬供養、身語承事、如教奉行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36~37)
  • 永遠的皈依
    經過這場生命的大考,我很感恩同修及家人的幫忙,陪我度過低潮的日子,也深感人生就如同演戲一樣,我只是在戲碼當中扮演生病的角色,透由這個角色讓法在內 心現起,去體會生命真正的意義,多行利他之事,或許我這條命並不屬於我個人,而是屬於眾人的。我更感恩師父的攝受,否則不會有今天的我。正因為如此,我更要如法依教奉行 ,去利益眾生,方能報師長的恩於萬一。

2008/12/17

作師所喜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35L13~P36L9
2.下次上課預習P36L9~P39L3
3.祈願師長心願早日順利成辦

【◎ 第二加行親近軌理者。如《尊重五十頌》云:「此何須繁說,勵觀彼及彼,應作師所喜,不喜應盡遮。金剛持自說,成就隨軌範,知已一切事,悉敬奉尊長。」總之應勵力行,修師所喜,斷除不喜。作所喜者,謂有三門:供獻財物、身語承事、如教修行。】

親近善知識的實際行為應該怎麼做呢?   

我講一則小故事給你們聽,這個故事點出真正重要的依師內涵。有一位老和尚帶著一位小沙彌,照傳統的規矩小沙彌要侍候老和尚。因為他侍候老和尚已經做得蠻辛苦,所以做完了以後總會把好吃的給自己,一般小孩子就是這樣。拿佛法來說,應該把最好的東西供養給老和尚,差的東西自己吃,可是那個 小沙彌因為不太懂,所以他就反過來做,好的東西自己吃,壞的東西供養老和尚。照理說我們會覺得這樣好像不太對,可是老和尚說:「這樣對我很好,對我很 好。」這個小沙彌覺得很奇怪,不知道老和尚到底怎麼想,所以他有一天就反過來,把好的東西給老和尚,壞的東西自己吃,結果老和尚說:「這樣對你好。」這說明什麼?因為這位老和尚是一位真正的善知識,他的重心不在世間的好壞,而是看見那個小孩子能夠如理地事師,他就很歡喜,他真正歡喜的是這個。所以前面一再 告訴我們,絕對不是無條件地叫你一定要依止、承事,必須從前頭開始,首先要自己具足弟子相,具足了這個條件,我們才有能力去決擇什麼是善知識、什麼不是, 決擇了以後才去依止,而依止也要如法,這個時候才談得到正確的意樂和加行。   

【此復若就學者方面,以是最勝集資糧故,實應如是。就師方面,則必須一,不顧利養。霞惹瓦云:「愛樂修行,於財供養,全無顧著,說為尊重;與此相違,非是修行解脫之師。」】

這個是就學生方面來說的,這樣去做實際上是為了集聚最勝的資糧,也可以說是淨治我們的罪障。所以前面的故事中,那個小沙彌把好東西給他的師父,他的師父說:「這樣對你好。」因為這樣做對他來說是集聚資糧。但是對老師方面來說就不是這樣看了,好老師必須不顧利養,所以如果老師要求學生:「你要供養我好 的。」那這個老師就很差了;如果我們已經跟了他,那就算我們倒楣,如果你還沒有跟他,那千萬不要跟。

此處師、弟兩方面都談到,必須很清楚,做學生應該怎麼辦,做老師應該怎麼辦。下面再引一位祖師講的,好老師真正所喜好的是修行,看見弟子如法修行,心裡就歡喜;弟子有沒有財供養並不重要,乃至於全不顧慮,這個才是真正的尊重。如果不能把握這一點的話,那就不是自己修行所要依止的老師。   

所以我們去看《阿底峽尊者傳》或《密勒日巴尊者傳》,雖然弟子供養很多,像《阿底峽尊者傳》當中,尊者供養老師的時候,老師暫時收下,那是為了隨順這個緣起,讓他積福,供養完了以後就退還給他說:「這個東西對我一點用場都沒有,但對你還有好處,你還是把它拿回去。」密勒日巴尊者的老師也是一樣,他本身對財物根本無所要求,真正重要的是要透過這個讓弟子能夠成就捨心、集聚資糧、成就他的耐心等等,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35~36)

2008/12/10

隨念深恩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34L1~P35L12
2.下次上課預習P35L13~P37L8

【◎ 第三、隨念恩者。《十法經》云:「於長夜中,馳騁生死尋覓我者;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,醒覺我者;沈溺有海,拔濟我者;我入惡道示善道者;繫縛有獄解釋我者;我於長夜,病所逼惱為作醫王;我被貪等猛火燒燃,為作雲雨而為息滅,應如是想。」】

前面說觀功,這裡說念恩,這兩者可以互通。長夜就是我們的心無始以來在無明的黑闇當中,造了種種的業而輪迴生死。所以這個長夜並不是指我們肉眼所見白天黑夜中的黑夜,而是指我們的心眼,要透過智慧去看,才看得見真正的光明;我們現在在愚癡當中,看不見事實的真相,這個才是真正的長夜。我們無始以來就 是這樣,因為看不見事實的真相,所以永遠在生死輪迴當中,完全要靠著善知識把我們找回來。我們被愚癡所覆蓋,像在睡眠一樣,也是善知識把我們叫醒。有海就 是指三有--欲有、色有、無色有,一切眾生都輪迴在三有當中。貪瞋癡(就是煩惱當中最重要的幾樣)就像猛火一樣,而善知識能夠像天上的雨雲一樣把它息滅, 應該這樣去思惟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34)

  • 辭意解說(如清法師講述)
    一、宗大師祈請文—密集嘛
    二、皈依頌
    三、放生頌—小魚兒
    四、讚僧(一)
    五、搖籃曲
    六、上師頌
    七、祈請大師頌—我是那樣盼你來
  • 飽足的驚奇之旅
    我想人所能掌控的層面相較於生命無限的層面而言,真是微薄啊﹗如果沒有寬廣深厚的心靈,是無法澄清人世間種種因緣際會;如果沒有以歡喜的心境,去看待世間 生活中的遭遇,沒有以觀功念恩的心眼,去看待世俗的順意與不順意,是無法存取自己有愛的生命,何以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,去感知那深層的生命價值呢?我非常 感動於「生命無限」的觀念,所帶來對生命真誠熱愛的那股願力,是積極以自己的願力來振作旁人那股心靈的愛,在相互激盪之中,能以美善和諧來收穫美的果實。

2008/12/03

思惟功德,莫觀過失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34L1~P34L11
2.下次上課預習P34L12~P35L12
3.虎尾里仁12/14正式開幕
4.成大福青社12/10~11有機.環保.真相展

【◎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,雖犯戒等,亦應就其功德思惟,莫觀過失,悉無差別。】

【《寶雲經》云:「若知由其依止尊重,諸善增長不善損減,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,或有智解或無智解,或具尸羅或犯尸羅,皆應發起大師之想。如於大師信敬愛樂,於親教師亦應信樂,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。由此因緣菩提資糧,未圓滿者悉能圓滿,煩惱未斷悉能斷除。如是知已,便 能獲得歡喜踴躍,於諸善法應隨順行,於不善法應不順行。」】

【《猛利問經》亦云:「長者,若諸菩薩求受聖教,及求讀誦。若從誰所聽聞受持,施戒忍進定慧相應,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相應, 一四句偈,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。隨以幾許名句文身開示其偈,假使即於爾所劫中,以無諂心,以一切種,利養恭敬及諸供具,承事供養此阿闍黎。長者於阿 闍黎,作應敬重阿闍黎事,猶未圓滿,況非以法而為敬事。」】

總之,前面先告訴我們應該有的理念,再用種種經論來證成,無非是教導我們怎麼去思惟觀察善知識的功德;透過這樣認真去做,我們就可以生起淨信心來。這一點對師長方面還比較容易,而在這裡要與各位互相勉勵的,是我們應該儘可能的同學之間也這樣去思惟觀察,這個非常重要喔!我們不是要學佛 嗎?佛要救一切眾生,把一切眾生看為成佛的資糧田;成佛像菩提樹一樣,要用大悲水來灌溉,而大悲則要從眾生中來。換句話說,對於一切流落在世間,煩惱熾 盛、做種種壞事的那些眾生,我們應該以大悲心去看待。由於看到他們的無明煩惱,專門做壞事、造苦因,就能夠策發我們的悲心,所以是因為他我們才會生起悲 心;有了悲心,才能成就我們自己的菩提。就像一棵菩提樹苗一樣,經過悲心的灌溉,就能長成一棵菩提樹王。對於那些十惡不赦的人,我們尚且感覺他們有這麼大 的功德,何況共同學佛的同學;如果我們反而只看到他的過失,那豈不是顛倒嗎?所以我們能夠從功德那一方面去看,就能策發我們的淨信,因為這個淨信心,自己就能夠提升,自己提升後,別人也就能受用,結果是自、他都得利益。   

所以在這裡非常強調,我們下手的第一步是觀功念恩。有人把它說得輕鬆一點,說觀家有弟兄三個,一個叫「觀過念怨」是老大;一個叫 「觀功念恩」是老么;中間的叫「觀光」,就是無所謂觀功,也無所謂觀過,反正當做沒什麼事情一樣。觀過對我們絕對有害;觀光,無所謂好壞的話,好像還可以,但還是浪費生命;對我們真正有用的,應該是觀功。也就是說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都是觀過,這個是對我們絕對有害的,要想辦法漸漸地轉變成觀功,這樣才堪稱為學佛的佛弟子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34)

  • 傾聽來自精神原鄉的呼喚 ─聆賞福智讚頌合唱有感 (台大教授 黃俊傑)
    十九世紀德國詩人海涅(Heinrich Heine, 1797-1856)在一八三一年移居巴黎後曾說:「我們不能選擇地裡的故鄉,但我們可以選擇精神的故鄉。」是的,人一出生就受到時間與空間的制約,而在 時空交錯之中生死流轉、還滅;但是,人的精神卻完全自由、自主,可以追尋、安住在自己精神的原鄉。
    自從去年福智讚頌小組的三張合唱系列CD問世以來,開啟 了無數人的心靈的門窗,我是其中最受感動者之一。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,除了睡覺以及部分工作時間之外,福智讚頌合唱樂曲陪著我度過絕大部分的時間,使我身 心都浸潤在讚頌的曲調與歌詞所創造的精神世界之中。在聆聽讚頌時,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:讚頌樂曲的音符好像化作活躍的細胞,從聽者的耳朵,滲透到身體與心靈的每一個角落,從聽者身心結構的最深處轉化聽者的生命。

2008/11/26

修信為根本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31L9~P33L3
2.下次上課預習P34L1~P35L12
3.2009年大專青年生命成長冬令營報名簡章
4.福智讚頌『心光大道』報名簡章

【◎ 第二、修信為根本者。】
關於「信」的內涵簡單說一下。我們能不能契入佛法,以及契入了以後能不能增長,完全靠信,所以在經論上面非常強調「信為能入,智為能度」。真正要進 入佛門必須要有信心,這一點跟世間是共同的,世間沒有一件事情例外,都有這個特徵。不過要細分的話,就有很多種,有的具有信的本質,有很多只是具有信的功效而沒有信的本質。什麼是信的功效或者信的本質呢?譬如我們看小狗,主人給牠好吃的食物,牠就會跟著,主人哄牠,牠會很高興搖搖尾巴繞著轉,因為牠相信主 人。所謂「信為欲依,欲為勤依」,相信了以後牠就跟著你,照著牠內心當中所接受的概念去做,這個是有了信心以後的行為,但不一定具足信心的本質。有了信心以後的行為是所有的有情所共,這個我們必須了解,後面會仔細說明這一點,但是信心的本質那就不一定了。特別是佛法裡所講的信跟世間的信很不一樣,有共通的 一面,也有不共的一面,為了避免跟世間的信混淆,所以簡單說一下。即使佛法裡面的信,假定我們停在這個階段沒有提升,最後也會走到迷信去。扼要地講,迷信 有二種:有一種是所信的對象是不正確的,還有一種是不論所信的對象正、不正確,但是自己內心對這個信是糊里糊塗的。剛剛開始的時候,我們對於所信的對象是不是正確,我們不一定能夠了解,而自己的內心是不是純正也不一定;但是信了以後我們會步步地深入,把問題真正地解決,也能夠像我們所信的有究竟地認識、了 解,那麼這個就不太一樣了。
到底佛法信些什麼,什麼樣才是佛法所說的信心?真正說起來,應該分成三部分:第一個,我所信的是什麼,這是以所信的對象這一點來講; 第二個我以什麼心態去信,這是就自己的內心來講;第三個產生了這樣的信心以後,會有什麼樣的結果。
【譬如自於所不樂品,雖見具有眾多功德,然由見過心勢猛故,而能映蔽見德之心。又如於自雖見眾過,若見自身一種功德,心勢猛利,此亦能蔽見過之心。】
通常我們對自己不喜歡、討厭的東西,雖然它有很好的功德,但是因為自己見過的心很強,所以儘管它有好處,也都不願意接受。對自己則相反,雖然曉得自 己有各式各樣的過失,可是因為我們執著自己功德的心非常強,所以過失完全看不見。
一般來說對自己的老師容易生信心、容易尊重,可是對同學就不大容易了!這一點要慢慢地學,務必在我們的周圍不斷地練習,觸境逢緣,一遇見了我們就練習,儘量想辦法去看人家的功德。 經過不斷這樣努力練習以後,漸漸這個心就能增長,這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。而且要去看功德,就要用佛告訴我們的道理,也就是開始漸漸拿法來淨化我們自己的內 心。所以一方面你必須信了以後才會接受它;另一方面,接受以後漸次不斷地練習的話,你自己的淨信心也會不斷地改善、提升。修行本來就是拿這正確的方法不斷 地在內心當中去練習,漸次地改善的一個過程。   
所以這本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真正可貴之處,一方面它的內涵遍攝兩大車軌,所有修行次第都沒有缺少,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--有了這麼好的法,我們要隨分隨力去學,照著去做,這是一開頭給我們最好的教誡。為了要去學,所以要想辦法在我們面對的每一個境上去練習,因此不但是自己的老師、 同學,乃至很廣泛地對所有的境,都要儘量地依法去做,朝對我們有利的那一面去增長它。   
修信是非常重要的,我們重新仔細地想一想,要修「信」,有一點非常重要--深忍。怎麼樣使我們能夠對所信的三寶、四諦等產生深忍?必須先要勝解,要得到勝解則要去多聞,聽懂了以後去思惟怎樣才是對自己有利、對別人有利的,反之,什麼是對自己有害、對別人有害的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31~33)
  • 新年新希望 修信為根本(如證法師開示)
    最後,我以「修信為根本」作為送給大家的新年禮物,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,多對師父修信念恩,從法人事業的每一個境界、每一個角落、每一個同行身上,看到師父對我們的恩德、功德,並把所行的每一分善供養師父,再用這個功德回向在聞思修道次第的善業能夠增長、圓滿。
  • 走入「觀功念恩」的世界─生命教育師資培訓
    師父引導的觀功念恩方法很多,為了這次的培訓,法師先整理出一部分,收攝成為五總則:修信為根本、認清心和境、角度要寬廣、串習要足夠、因正則果圓;以及五別則:找功德、學念恩、勤修隨喜、轉過患為功德,這些努力的目標都為了建立正確的觀念和習性,看待所有的人事物。

2008/11/12

華嚴九心

《華嚴經》說,以九種心,親近承事諸善知識,九心攝之為四:

  1. 棄自自在,捨於尊重令自在者,如孝子心。謂如孝子自於所作,不自在轉,觀父容顏,隨父自在,依教而行。
  2. 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者,如金剛心。謂諸魔羅及惡友等,不能破離。
  3. 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,如大地心。謂負一切擔,悉無懈怠。
  4.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,分六:
  1. 輪圍山心者,任起如何一切苦惱,悉不能動。
  2. 世間僕使心者,謂雖受行一切穢業,意無慚疑,而正行辦。
  3. 除穢人心者,盡斷一切慢及過慢,較於尊重應自低劣。如善知識敦巴云:「我慢高坵,不出德水。」
  4. 乘心者,謂於尊重事,雖諸重擔極難行者,亦勇受持。
  5. 犬心者,謂尊重毀罵,於師無忿。
  6. 船心者,謂於尊重事任載幾許,若往若來,悉無厭患。
【如世間僕使心者,謂雖受行一切穢業,意無慚疑,而正行辦。昔後藏中,一切譯師智者集會之處,有一泥灘,敦巴盡脫衣服掃除泥穢,不知從何取來乾潔白土覆之,於依怙前作一供壇。依怙笑曰:「奇哉,印度亦有類似汝者。」】
就像世間的僕使(就是佣人),一切都是為了侍候主人,不管主人要他做什麼,他都覺得是自己該做的,即使是最髒的事情,他都沒有任何慚愧、 懷疑地去做。現在我們親近善知識也是這樣,內心當中要無愧、無疑,如果我們做低賤的工作,覺得心裡很慚愧,這就錯了,因為佛法是沒有貴賤的。實際上那些尊者們很多都是王種出家,不但是最高貴、最權威,而且最有錢,但他們對做最下賤的事情,一點都不覺得慚愧,也不懷疑。現在我們做一點點,心裡就嘀咕:「怎麼 跑來做這個?」這就是我們跟法不相應的地方。我們現在真正要做的事就是積聚資糧,無論掃大殿或掃廁所,就想:「這是三寶所在之處,我在侍候三寶,我今天能 夠有機會來莊嚴道場,那是最了不起的事情。」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。如果我們不斷地學習,一方面把自己的耐心提高,一方面把福德增長,然後事情看得清楚,智 慧增長,這樣不斷地增上,我們才真的有機會感得佛菩薩親自示現的善知識來攝受我們,那時我們要想成就就有希望了,這一點很重要。   
所以說要以毫無疑愧之心而能夠正行辦,一定要好好去做,不要做了一點點心裡就覺得:「我受了委屈了!」「我的壓力很重啊!」「怎麼這麼偏心,我一個人真辛苦啊!」應該覺得:「對!這是我的莊嚴,我希望能夠多承擔一點。」要不斷地策勵自己。不過,這裡要說明一下: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多策 勵,但不一定馬上去做,內心當中的意樂非常重要,要不斷去策勵自己,這樣去做時才不會感覺到有很大的負擔。當內心有很強盛的心力時去做,做的時候不一定要 百分之百。後面精進度特別告訴我們,一開始意樂若沒有建立好,就拼命去做,那是退緣;反之,我們不一定做很多,可是意樂卻不斷地加強,如果有十分的意樂, 去做三分、五分、乃至於七分的事情的話,資糧自然會增長。   
所以我建議各位同學,有的時候我們去後山出坡,自己若是覺得:「怎麼我分到這一塊地這麼大?為什麼我要多做?」千萬不要這樣想, 應該想:「我有因緣能夠多集一點資糧。」做完以後隨喜:「嗯!我自己曉得平常我只是偷懶,今天很高興能夠多集了一些資糧。」或者做前先想:「但願今天分給 我一塊能夠集更多資糧的地。」諸如此類,我們平常要多這樣去想。   
下面就舉實際上的例子,以前在後藏某個地方舉辦法會,很多大法師在此集會,那一次阿底峽尊者也去了。會場有個泥灘,一般人看見了 就繞過去不管它,有個人很特別--敦巴尊者,他看見了泥灘,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,把地上弄乾淨,然後用最好的乾淨白土舖在上面做一個供壇。阿底峽尊者看了 很歡喜說:「真好、真好!印度也有像你這樣的人。」這句話很有意思,表示在此之前尊者沒有在西藏發覺有像這樣具相的弟子,直到敦巴尊者出現。但願我們的同學包括我在內,漸漸也能學習做到,這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。阿底峽尊者絕對不是看重這樣的壇供,他早已成了佛,深知這世間是一無是處,他是看見居然有這樣認真學佛的弟子,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。
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30~31)
  • 《義工心得》法人是我的家
    當我打掃廁所,就以「世間僕使心」--雖受行一切穢業,意無漸疑而正行辦;如「除穢人心」--盡斷一切慢及過慢;如「大地心」--荷負尊重事業擔,今後莫 覺如擔,當為莊嚴,以此來策勵自己。這時就能體會到師長的用心及功德,創辦了法人事業,讓我們有淨罪集資的機會,所以當義工對我來講不再是付出而是受用, 我需要此資糧。
  • 是賺還是賠?
    幸好當下念 頭一轉,想到自己無始劫以來所累積的罪垢,比起這些衛生紙不知髒多少倍,況且順手做善行,給大家乾淨的如廁空間,不也可讓自己淨罪集資嗎?隨即又想到自己慢心重,如何能承事師長?腦海裡突然現起華嚴九心中提到「除穢人心」,正好可藉此機會養成好的習性,種下日後如理承事師長的因。於是便赤手將衛生紙丟進垃 圾桶裡,內心感到很快樂,因為我已向前跨出一小步。
以華嚴九心,於日常生活中一切時處歷事練心,增長福德智慧二資糧,感得佛菩薩親自示現的善知識來攝受我們。

2008/11/05

依師軌理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29L2~P30L8
2.下次上課預習P30L9~P33L3
3.98年教師營報名簡章

如何依師軌理
一、意樂親近軌理

  1. 總示親近意樂(華嚴九心)
  2. 特申修信以為根本:①修信勝利②如何修信
  3.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
二、加行親近軌理
  1. 供獻財物
  2. 身語承事
  3. 如教修行

【◎ 第三彼應如何依師軌理者。如是若自具足器相,應善觀察尊重具否如前說相。應於具相,受取法益。】

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,如果覺得自己具足弟子相,堪為修學佛法的法器,應該到具相善知識處受取法益。要注意這個話喔!是自己要先具足弟子相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
我們怎麼學弟子相呢?雖然明文講的是這個,裡邊有更深一層的內涵,第一步是要由內心反觀自己。就算我們在很糟的環境當中,如果真的能夠處處反觀、淨化自己,我們就會找到好的老師;淨化得越好,老師出現的機會越大,等到淨化得夠了,就會發覺原來佛就在我們面前,從未離開過。

如果自己具足條件了,就要去找具相的老師。前面曾說,我們在淨化自己粗猛煩惱的過程中,對境的時候原則上不要去責備人家,因為佛法完全是內明,是淨化自 己。其實凡是談心性功夫的,不要說深奧的佛法,就以儒家為例,也是這樣。以佛法來看,儒家完全是世間的,然而孔老夫子說:「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 人。」古來的人求學是聽見了就馬上戰戰兢兢努力改善自己;現在的人是聽見後以這個標準去衡量別人。佛法的真實內涵,我們要從這裡想辦法趣入。的確,我們要找的老師不是普通周圍的這些人,而是需要找到具備特別條件的人,並且在這個環境當中不斷切磋琢磨淨化內心之後,此時自己也有智慧可以認識老師的功德,自己的福德、功德各方面的條件也夠,可以接受師長真正如理如量的傳承教法。若找到了這樣的老師,就要跟著他好好地學。

我們應該共同策勵:正因為過去沒有努力,所以淪落到現在,可是多少還有一點善根,還遇見這樣的法,就像掉到海裡,遇到唯一的救生圈一樣。此時你是認為: 「既然已經掉到海裡了,救生圈還要它幹什麼?」還是會拚命抓住這個救生圈呢?這個道理很明顯,你拚命抓住,不放棄,努力增上,就有被救的機會。所以我們現 在雖然在末法,比起大師時代已經差很多,但是只要有法,我們不放棄,總有一天會慢慢地改善增上。如果能夠改善到像宗大師時代那樣,那更好,因為實際上,宗 大師示現的是跟佛出世時無二無別的,這個特點我們要把握住。

要「棄自自在」,我們現在真的自在嗎?其實一點都不自在。我們自己覺得很自在,實際上是煩惱的奴隸,被煩惱緊緊地繫縛,又被煩惱覆蓋得什麼都看不見。我們 真正的狀態就是這樣。如果什麼都看不見、都不能動也還好,麻煩的是被煩惱耍得團團轉,一天到晚當煩惱的奴隸,這是我們最可憐的地方。

【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諸徒眾云:「汝能值遇如此菩薩,我之知識,如教奉行,實屬大福,今後莫覺如擔,當為莊嚴。」】

博朵瓦告訴慬哦瓦的弟子們說:「你們來修學佛法,能夠遇見像我的師長這樣的菩薩,是最大的福氣,千萬要依教奉行。」前面說過「莫覺如擔,當為 莊嚴。」祖師再提醒一次,意思是要我們常常注意,善知識在教導我們時,自己內心中的情況。我們常會覺得:「唉!一直叫我做,真是!為什麼不叫別人做?」這 是我們最大的錯誤,最大的損失。應該這樣想:「對!這是我的莊嚴。」這樣就不是一個擔子了。但這也並不是教我們馬上就做到,但要常常在心裡這樣練習。這一點很重要啊!內心要不斷地練習,事相上則隨分隨力,無論做什麼事就趁那個機會去加強它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9~30)

  • 浪子回頭
    「聖人不出,萬古如長夜。」我的生命如果不是遇到師父,將仍在黑暗的深淵中沉淪,永遠看不到光明與希望,不僅我自己痛苦不堪,家人也跟著受苦無盡。我觀察自己,必須從外相最粗猛的部分-菸、酒、檳榔,開始斷起...
  • 慈心有機農業推廣中心的啟建
    廣福處選擇福智麻園農場崙仔溪畔三號、四號共十三公頃的土地,籌建「慈心有機農業推廣中心」,期能成為有機農友中長期培訓基地,亦可舉辦短期營隊活動,兼對學員、福友推廣有機農業。(位置圖)
隨喜自己值遇師父,實屬大福。

2008/10/29

具足弟子相感得善知識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28L2~P29L1
2.下次上課預習P29L2~P31L8
3.98年教師營報名簡章

【◎ 第二能依學者。《四百論》曰:「說正住、具慧、希求為聞器,不變說者德,亦不轉聽者。」《釋論》解云:「說具三法堪為聞器。若具其三,則於法師所有眾德, 見為功德不見過失。猶非止此,即於聽眾所有功德,亦即於彼補特伽羅,見為功德非見過失。若不完具如是器相,說法知識雖極遍淨,然由聞者過增上故,執為有 過。於說者過,反執為德。」是故縱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,然於其師亦難了知。若知彼已能親近者,必須自具是諸德相。】
這是很重要的概念,做弟子的需要具足正住、具慧、希求三個條件,這三個條件具足了才是一個法器,才真正地能夠跟著善知識聽聞,進而依聞、思、修的次第漸次增上。如果具足了弟子相,那麼對於說法師所具的種種功德,就會看得見,否則只會看見過失。
【◎ 其中正住者,謂不墮黨類,若墮黨執,由彼蔽覆不見功德,故不能得善說妙義。如《中觀心論》云:「由墮黨惱心,終不證寂靜。」墮黨類者,謂貪著自宗,瞋他法派。應觀自心,捨如是執。】
墮黨類是指對於自己所執持的,很貪著、放不下,對別人的很排拒。正住是指內心當中不會對自己歡喜的就執著,對不歡喜的就排斥,比如:他講的東西配我胃口就可以,不配我胃口就不行。這一點非常重要,因為覺得配自己胃口的是什麼東西呀?就是無始以來的習氣--我,而所講的法真正地說起來,一定是對治這個 「我」的;我們最嚴重的致命傷就在這裡,所以正住是非常重要的。因此下面引論說明,假定我們內心有這種錯誤,墮在黨執的煩惱當中,則不管聽多少、講多少都沒有用,絕對不可能得到佛法真正要告訴我們的究竟好處,這個好處就是寂靜--解脫煩惱和業的束縛。   
墮黨類的行相,其實我們只要仔細反觀自己的內心就清楚了。比如平常與人辯論的時候可以稍微檢查一下,內心當中是在保護自己、為自己找種種藉口嗎?是為了爭勝嗎?當然剛開始的時候也許我們不一定清楚,但只要照著本論一步一步學下去,到後來特別是中士的部分,對於自己內心當中的煩惱就有很清楚、很明白的說明。說來說去一句話,學了以後要反觀內心,但是因為我們剛學的時候不太清楚,所以才要切磋、琢磨、研討。最重要的是,千萬不要在研討過程當中做文字遊戲,忘掉了初衷,就是希望認識了文字以後馬上去反觀自己。所以正法時代人的特徵,是有不懂之處要弄清楚,弄清楚了馬上回過頭來反觀自己,而不是在文字上面空轉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
【◎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?雖能正住,若無簡擇善說正道、惡說似道,二事慧力,猶非其器。故須具慧解彼二說,則能棄捨無堅實品取諸堅實。】

這樣就夠了嗎?還不夠,還要能夠辨別正說跟似說。有很多話講起來很動聽,也蠻有道理,但是是錯的,這叫惡說似道,實際上是最糟糕的。所以世尊曾告訴 我們,破壞佛法的不是外道而是相似法,末世佛法就毀在這個上頭。那時候必須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辨別,這是第二個具慧。有了這個條件,我們才能夠捨掉不實在 的,而取真正實在的。   
但是我特別要說明:有時我們強調要智慧決擇,表面上好像很有道理,實際上沒有實在的信心,這個沒有用;可是也並不是叫我們盲目地信從,這也是不可以的。所以佛經上說有兩點對我們非常重要:一個是信為能入,真正進入佛法之 門,除了信沒有第二條路;但是單單信不夠,還要有智,智為能度,跨進去了以後,還要親自驗證。真正有了這個條件了以後,淨信心就生起來了,這時候才能夠捨棄自己的執著。   
要捨棄自己的執著非常難,我感覺到自己以前表面上在學佛,實際上學的是「我」。這話怎麼講呢?我看或聽了佛經,然後透過我自己的看法解釋經義,最後都是我自己的道理,於是學來學去「我」是越來越大,這是最嚴重的一個致命傷。所以具慧之前為什麼要正住呢?因為我們一開頭學的時候,總歸是配我胃口的就歡喜,不配我胃口的就排斥,對這個要認識清楚,把它拿掉,拿掉了以後才談得到判別善說正道、惡說似道,所以正住、具慧兩樣非常重要。
【若念僅具二德足耶?縱有此二,若如畫中聽聞法者,全無發趣,仍非其器。故須具有廣大希求。】
單單這兩個還不夠,如果自己聽法就像面對畫像一樣,內心沒什麼推動力,還是不行;換句話說要自己認真地去求,因為有希求才會來聽,聽了以後要弄懂,弄懂了以後你才去修,否則聽懂了以後不照著去修,這樣還是沒有用,這個不是聞法之器。
【◎ 是諸堪為尊重引導所有之法,應當觀察為具不具。若完具者應修歡慰,若不具者須於將來能完因緣勵力修作。故應了知能依諸法,若不了知如是德相,則不覺察,由此退失廣大義利。】

像上面所說的幾個條件,具足了才稱得上是一個法器,才能夠接受善知識的引導,否則不行,所以應該觀察自己具不具足這些條件。假定具足了應該歡慰,「歡慰」是要修的,因為還要使這個力量增長。假定現在不具足,希望將來能具足,所以應該努力修作將來能夠達到這個果的因。總之,我們現在最重要的,就是努 力具備弟子相,認識了違緣之後,要慢慢淨除,並將順緣增長。因為這樣的關係,所以應該了解前面所講的道理。如果不了解身為弟子所應具備的條件,我們也無從 拿這個法來鑑別、檢查,也察覺不到自己哪裡出了問題。如此,雖然努力去修,結果不但得不到,已經有的還會退失,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。
關於所依善知識之相,以及能依學者之相,前面都已經簡單地說明了。最後有一些話我願意跟各位同學再互相勉勵: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,最容易 犯的就是學「我」。所以雖然形式上是在學佛,但是不知不覺當中,就把佛法透過「我」這個有色眼鏡去看,以這個標準去衡量,結果「我」就越來越增長,這是問 題的根本中心。這個拿掉了才談得到具慧和希求,這也有它的次第。我們現在真正要努力的就在這個上面,所以眼前下手的第一步,不外乎懺悔、集資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8~29)
  • 敬經帛之緣起(2002.1.2日常師父開示)
    希望大家看到這塊「敬經帛」的時候,不僅僅是拿來包《廣論》,或者類似的經論而已,最主要的就是你相應的時候,這塊「敬經帛」就代表非常非常不同的意義。 它提醒我們:我們學了這樣珍貴的佛法,對我們這麼有價值的東西,我們應該以什麼心態來處理,而且把這件事情透過學習,跟我們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。這是為什麼我每次開頭總是說成佛是苦樂問題,就是希望儘量的想辦法透過補充的方式,把日常生活與所學的道理連在一起,變成從心裡邊推動的力量,這個推動的力量對大家有無比的價值。
  • 營隊溯源憶師恩
    聆聽師父的開示錄音帶時,聽到師父的一段話:『若我們本身沒有具足佛弟子的條件,事業可能辦得很成功,但卻把佛法敗壞掉了。』這給我很大的警惕。」

2008/10/22

善士十德總結

上課動態︰
1.憶師恩法會心得分享。
2.消文P26L10~P28L1
3.下次上課預習P28L2~P30L4

【博朵瓦云:「三學及通達實性,並悲愍心,五是主要。】

博朵瓦說:十德之中最重要的是戒定慧三學、達實性和悲憫心。戒定慧的慧是教量,達實性是證量,這是就自利來說;具悲憫是要利他的根本動機。這五個是善知識最主要的條件,反過來,假定不具足這五種條件,就算能說善道也沒好處。

如是修行解脫之尊重,乃是究竟欲樂之根本,故諸欲求依尊重者,應當了知,彼諸德相,勵力尋求,具其相者。諸欲為作學人依者,亦應知此,勵力具足如是德相。】

就像前面所說的,修行解脫的師長是我們所要求究竟欲樂的根本,所以說道的根本在親近善知識。因此想要依靠真善知識的人,應該了解善知識須具備那些根 本的德相,了解了以後要努力去找,這是就學的人來說。願意教人的人也應該努力具足上面這些條件。所以不管是學或教,我們都應該了解作為善知識的十種條件。 下面有個說明對我們非常重要。

【◎ 由時運故,具全德者實屬難得。若未獲得如是師時,將如何耶?】

現在由於「時運」,也就是這個時代或者說機運,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業,我們沒有種過這樣好的善淨之業,所以感不到全德的善知識。具足德相的師長非常難 得,可是我們不去做的話,永遠不可能改善,所以還是必須要去做。現在如果找不到具足條件的善知識而求其次,最起碼要具備什麼條件,才能夠使我們一步步增 上?事實上只要能夠真正地照著最起碼的條件一步步增上,最後一定能夠感得具全德的師長,這個是對我們眼前最重要的。實際上我們初機的人,絕不可能一下就找 到具有這十種條件的老師。佛法既然講緣起,剛剛開始接觸佛法的人,善根缺乏而惡業又無窮無盡,在這種情況之下,怎麼可能真正找到十全十美的善知識呢?這個 時代真正好的善知識已經非常少了,所以下面所講的對我們現在的人也特別用得上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6~27)

由善士十德思惟師父功德,生依師之心。

2008/10/19

2008憶師恩法會

隨著王子承老師小提琴獨奏「憶昔人」的悠揚琴聲,牽動在場每一人的心,不約而同飛向師長,揭開今年憶師恩法會的序幕。(參閱隨琴聲向師父飛奔)

如證法師引述蘭仁巴大師所造的「菩提道次第心傳錄──親近上師法」,鼓勵大家多憶念、讚頌上師的功德,因為「觀想八千四百年相好莊嚴佛身的功德,不如思念上師一剎那的功德;誦咒千萬遍,不如祈禱上師一遍靈。」法師期勉大家:「只要認真聆聽師父的教誡,依教奉行,得到的 加持可能比我還多,因為你的心與師父最近。」(摘自修信念恩請法行)

  • 2008年憶師恩法會專題<福智之聲182期>
    今年法會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-從憶師恩邁向報師恩,所以活動內容主要是透由實際實踐、獲得心靈成長的經驗來供養師父。其中「班刊」的製作可以說是今年報師恩活動的重頭戲,全體同學總結一年來的學習與成長,集結成冊供養師父。

2008/10/15

師父圓寂四週年

上課動態︰
1.觀看園區招生宣導影片
2.讚頌練習︰福智美、走過千生萬世梵文四皈依
3.火燒水洗的歷練 閱讀心得分享
4.下次上課預習P26L10~P28L1

火燒水洗的歷練 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個師、法、友團體的可貴,福智美,美在一起承擔,這一切緣自師父。今天上課日剛好是師父圓寂四週年,讓我們更加憶念師父的功德...日常和尚圓寂專刊(福智之聲第156-157期)。

後記:王永慶10/15辭世於美國紐澤西州(美東時間9:38,台北時間21:38)

2008/10/08

達實性者,是殊勝慧學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25L10~P26L9:達實性者~遠離厭患。
2.讚頌練習︰福智美
3.功課:閱讀火燒水洗的歷練
4.下次上課預習P26L10~P28L1
5.康健雜誌10月號/2008 第119期,介紹慈心里仁推展有機農作的辛路歷程

【◎ 達實性者,是殊勝慧學,是謂通達法無我性,或以現證真實為正。此若無者,說由教理通達亦成。】

達實性實際上就是戒、定、慧當中的慧,那麼這個慧跟前面的慧有什麼不一樣呢?達實性的慧是殊勝慧學,前面那個慧是屬於教量,就是理論上面能夠通達。 理論通達不是我們現在隨便聽一下哦!有一些同學隨便看了一點書,就說:「啊!我知道無我了。」我聽見了以後,就想你大概就是佛了。宗大師是文殊師利菩薩示 現,我看宗大師的傳記中說到,他花了很長的時間修學,最後由佛護論師等等在空中示現加持,他才通達教量,而我們居然隨便看一看就覺得通達無我了,這都是我 們的增上慢,是最嚴重的錯誤,真正了解無我不是那麼容易的。此處殊勝慧學並不僅僅是文字上的認識,而且要真實地修行,通常應該是見道位,最起碼應該在加行 位才真正能夠通達無我,所以說「現證真實為正」,這是見道,要這麼高的條件。萬一找不到具這個條件的人,那至少由教理所成立也可以,也就是前面聞思相應的 慧,所以說教量通達也可以。當年宗大師看見佛護論師在空中論辯,達到的就是教量通達。現在三大寺還有辯論的課程,辯論的真義並不是在文字上面取勝,以前他們辯的時候能夠親自體會所辯的內涵,這個很不容易。

【此亦如云:「諸佛非以水洗罪,非以手除眾生苦,非移自證於餘者,示法性諦令解脫。」若除為他說無謬道攝受而外,無有以水洗罪等事。】

佛不是拿水來洗我們的罪,也不是用手來除眾生的苦。平常我們很重視加持,用手摸摸頭,大家覺得很高興。實際上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呢?就算是佛也沒辦法 把自己所悟證的移到別人身上,他是能夠很善巧地指示眾生真實的正法法性,讓他們了解了照著去做,然後才能得到解脫。在印度有一個很有趣的錯誤概念,他們認 為恆河是聖河,只要到聖河裡去洗洗澡,就可以得到解脫;即使不能到恆河邊,舀一點河水來洗一下也有好處。平常有很多各式各樣類似這樣的說法,但是佛講的不 是這樣,是必須要透過善知識他自己修行的悟證,不但如此,還懂得怎麼把他自己悟證的內容,能夠很善巧地灌輸到學者的身心當中,所以必須具備四種攝受別人的 德行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6)

由善士十德思惟師父功德,生依師之心。


2008/10/07

孝經講記

「孝經講記」乃師父於民國八十三年至八十四年間在鳳山寺為僧團宣說,不僅將《孝經》作深入淺出的闡示,同時更結合生活中許多修心的內涵。從師父的殷殷教誡中,讓人感受到師父對弟子深遠無盡的期許與饒益。本期開始,「法雨甘露」單元將逐期連載「孝經講記」,願吾等弟子恭敬受持,令師歡喜!

2008/10/01

調伏心馬

上課動態︰
1.讚頌練習︰福智美
2.消文P25L2~P25L9:其中調伏者…寂靜、近寂靜、言教富者
3.憶師恩班級紀念冊︰寫給師父的一封信
4.下次上課預習P25L10~P27L7
5.活動︰10/4 ~11/2 每週六日 雲林假日花市暨有機樂活市集,有機展由福智義工護持,機會難得,歡迎廣邀親友參觀。

【如調馬師,以上利銜調悷馬,根如悷馬隨邪境轉,若其逐趣非應行時,應制伏之。學習尸羅,調伏心馬,以多勵力制令趣向,所應作品。

就像一位能夠調伏野馬的調馬師,他有本事拿最利的馬銜調伏最難調伏的悷馬。我們凡夫的六根、六識就像野馬一樣,一天到晚隨著邪境到處亂動,調馬師實際上就是指佛、老師、三寶,所用的利銜就是法,法當中首要的就是。當我們的根識隨著境亂轉的時候,馬上用戒來制伏它,所以學習尸羅真正的目標是調伏心馬。應該要多勵力、多努力,當心趣向於惡的時候把它調伏,而趣向於應該作的,也就是「所應作品」。   

所應作品有兩種:一個是要遠離不應該去的境,而去應該去的境;另一個並不要離開那個境,而是心緣境的方法不一樣。比如戒經很明白地告 訴我們,有些境界不應該去,例如現在世間有很多玩樂的場所,這些不可以去,一定要遠離。還有一種,同樣對這個境界,比如你在大殿閒逛,毫不恭敬、很放逸; 這種調伏方法是不必離開境,只要把內心收攝起來,變成很嚴肅、很恭敬。所以分內外兩方面來說,粗的是外面雜染的境慢慢地切斷,細的是自己隨順煩惱的這種習 性,應該把它轉變過來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5)

2008/09/10

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

上課動態︰
1.觀看師父開示「中秋普茶的由來和意趣」影片
2.鼓勵學員參加憶師恩法會生依師之心
3.讚頌練習︰歡樂頌、想上師、謝謝好慈心
4.下次上課預習P23L11~P25L1

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

【又如鐸巴所集《博朵瓦語錄》中云:「總攝一切教授首,是不捨離善知識。」能令學者相續之中,下至發起一德,損減一過,一切善樂之本源者,厥為善知識。故於最初,依師軌理極為緊要。】

總攝所有成佛的教授中,最重要的是不可以捨棄、離開善知識。
能夠使學的人身心改變,「下至發起一德,損減一過」,哪怕只是淨除一點點罪障(錯誤)或集聚一點點資糧(功德),這些好事情(善樂)的根本就是善知識。
不學佛法不談,學了佛法,跨進來了以後,第一件事情是學習依師
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4)

修行中依師是如此的重要, 請各位同修把握機會參加憶師恩法會,生起依師之心

2008/09/03

現見此即極大教授-講聞入道之理

上課動態︰
1.智行秋招生宣導。(廣論班別命名由來)
2.消文P22L7~P23L7~10:現見此即極大教授
3.讚頌練習︰歡樂頌、想上師、謝謝好慈心
4.下次上課預習P23L11~P25L1

【◎ 現見此即極大教授,謂見極多由於此事未獲定解,心未轉故,任說幾許深廣正法,如天成魔,即彼正法而反成其煩惱助伴。】

宗大師說(實際上整個傳承教授裡面都很明白地說明),這是最最重要的一個教授。大師講的這段話,我希望每一位同學都放在心裡面。「此事」就是甲三, 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情去講、什麼樣的心情去聽,不論講、聽都要依照經論上面的道理來做。大家想一想:我們經常聽經,不少人也跟人家講,可是平常我們去講的時候是什麼心態?有沒有拿經論上面告訴我們的道理在內心事先做一番加行、做一番準備?有沒有拿這個道理在內心上去觀察?實際上,我們要去思惟觀察才能產 生定解,真正的定解一定要實踐以後才會有的,如果不去實踐的話,定解生不起來;往往聽見了,覺得很輕鬆,好像蠻有道理,如此而已。生起定解的話,內心當中 會深深地感受到,「千真萬確,我就有過這個經驗。」然後這個經驗會不斷地增長,你確實曉得事實就是這樣。所以每當想到這個,心裡面就會有很強大的力量把你的現行擋住,否則始終是輕輕鬆鬆,好像道理懂得很多,但對境卻用不上。特別將來我們要依著《廣論》學下去,為了使自己加深印象,這本書會經常討論,經常 看;也許你可以看上幾十遍、講上幾十遍,但是越是這樣,越是跟定解遠離,到後來油掉了,人家一講,就覺得我都知道了。這個時候麻煩來了--因為沒有定解, 「心未轉故」(有了定解,內心會真的轉過來),不管你說多深多廣的大法,結果是「如天成魔」。天有兩種:天上的天,或者是指佛菩薩。本來佛菩薩是來救我們 的,我們也希望學佛菩薩來救我們自己、救別人,可是現在我們沒有被救,卻疲掉了,反而增長煩惱。前面一再說,如果懂了很多道理,自己的慢心增長,瞧不起別 人,拿這個法當照妖鏡看別人,這個都是如天成魔!正法本來是淨除煩惱的,現在卻增長煩惱,所以說成為煩惱的助伴。

【是故如云初一若錯乃至十五。故此講聞入道之理,諸具慧者應當勵力,凡講聞時,下至應令具足一分講教授前第一加行,即是此故。恐其此等文詞浩繁,總略攝其諸珍要者,廣於餘處應當了知。教授先導已宣說訖。】

一開頭如果錯了,就會一直錯到底。古代計算日子,是半個月、半個月算的,黑月十五天,白月十五天,假定我們一開始就算錯了,把初一算成初二或者初 三,這樣一直下去天天錯,結果就錯到底,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。因此對於講、聽這個真正能使我們入道的道理以及軌則,真正具慧、夠條件的人,應該在這上面多 努力。所以凡是在講、聽的時候,都必須做好前行,至少要如前面所說的這樣去做。廣說的話怕太長,所以只是簡單扼要地把最重要的部分講一下。甲一、甲二、甲 三簡單的內容介紹到此。 

關於甲三「斷器過」,在這裡用幾個公案再講一下,如果諸位有興趣的話,不妨翻一翻《福智之聲》五十一期,這一期可以說是專刊,專門介紹斷 器過。修學佛法一開始真正要集聚的資糧,就是要讓自己成就一個法器,把無始以來跟無明相應的惡習拿掉,跟法相應的善淨習氣,慢慢地經過學習把它增長,第一 步就先從斷器過開始。   

《福智之聲》上有一則「生麵公案」,它帶給我們一些省思。大家都知道人與人之間「談話」是不能少的,可是如果你仔細去觀察的話,會發 現要溝通卻是非常困難。我們平常講話的時候都是急急地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,希望人家接受,對別人所講的卻不大聽得進,不去觀察不會注意到,真正去觀察就會體會到這樣的特點。特別是針對同一件事情兩個人意見不同的時候,總希望我所說的對方能接受,而很難心平氣和接受或聽對方的話。因此,當我講的時候,對方是不是真的能夠很認真地聽,我不知道,因為我不是他。可是有一點可以知道的,當對方講的時候,我並沒有認真在聽,而是一直想要用什麼話來說服他,或者想辦 法切斷他的話。大家仔細想一想是不是這樣?結果你拼命想告訴他,他並不想聽,正如他要告訴我們的,我們也不想聽一樣。既然我不想聽別人的,別人就想聽我們的嗎?如果仔細去觀察,就應該看得見別人也未必想聽我們的。既然別人並不想聽我們的,我們很認真地講了半天,有沒有用呢?沒有用!既然如此,又何必講呢? 如果我們是真正有智慧的人,是不是應該在這裡注意一下呢?進一步來說,對方說些什麼我們都沒聽懂,那怎麼跟對方談這件事呢?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。所以不去觀察也就算了,仔細去觀察的話,真是可笑!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3)接下去還有更多公案...

  • 那段監牢的日子
    師父常說,可以學到《廣論》是多生的宿緣。福智之聲第六十四期「編者的話」說: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確得來不易,我等上廣論研討班時,若未生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的心境,真是有愧先賢。香港就有一位同學因為學《廣論》心切而遭判囚一個多月的經驗。有人會問:香港對宗教向來不加干預,怎麼會因學《廣論》而要判刑的?欲知詳情,讓我們聽聽慧桂師姐艱辛求法的心路歷程。
  • 我要活下去!
    出乎醫護人員的意料,我竟然就是那個千分之一的幸運兒,我又一次從鬼門關被救回來!我及家人都確信,這一切都是師父、佛菩薩的恩德,因為我從皈依以後,面 對生死的關頭有了祈求投靠的對象,而且我也感受到師父、法師都陪在我的身旁,守護著我,讓我坦然面對手術的結果,因為我有了依靠,內心很平安,不再恐慌, 我和太太都有絕對的信心,我可以安然度過。所以大腿上開了兩次刀,剜除大塊敗死的部分,對任何人都難以忍受的劇痛,我居然有勇氣熬過來,而且醫師驚奇我復 原的快速,認知到物質以外,心靈力量的不可思議!其實,師父越挫越勇的精神,也讓我不敢有任何「放棄」的念頭,我不斷的祈求:「讓我活下去!」因為我還想 要繼續跟著師父學習佛法,我要把餘生投入法人事業,承擔師長的志業。
  • 永遠的皈依
    九十二年二月我的眼睛開始不舒服,看東西模糊不清,直到六月照了斷層掃瞄才知腦幹上長了一顆瘤,而且已經影響到視神經,初聽這消息,內心有些震撼,但還不致於不能接受;甚至認為廣論讀了這麼多年,也透過行持,淨罪集資這麼久了,換一個身體,來生不見得會不好。

2008/08/27

完結時共作軌理

上課動態︰
1.中秋普茶聯誼活動說明。
2.消文P22L7~P23L6:(1)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
(2)於完結時共作軌理
3.大專營參訪心得分享。
4.讚頌練習︰歡樂頌
5.下次上課預習P23L7~P25L1

【◎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者。由講聞法所獲眾善,應以猛利欲心迴向現時究竟,諸希願處。若以是軌講聞正法者,雖僅一座亦定能生如經所說所有勝利。】
在講經法會上,講經的法師及聽法的大眾如果真正如法去做,一定有很多的好處。這裡說「所獲眾善」,不管是講也好,聽也好,首先要照著經論上面檢查是 不是真的有獲得眾善。實際上在我的經驗當中,太多情況之下並不是。看完了文字,但願每一位同學回過頭來返照自心,我們不一定真正能夠在這個法會當中得到眾 善,萬一沒有得到好處應該怎麼辦?這有幾種情況:有一種是連自己沒有得到好處也根本不知道,這個就不談了;假定我們幸運地還能夠知道自己沒有得到好處,那 時候真正重要的是應該感到慚愧,好好地去懺悔祈求,依法改善自己,這一點絕端重要,否則我們始終停在文字遊戲當中。   
前面所說的,講的人不應是為名聞利養等等,而我們除了為名聞利養以外,還有每個人無始以來的習氣-- 「我」,不知不覺當中總歡喜把自己知道的東西說給別人聽。這個如果不檢查是感覺不到的,仔細檢查的話,很明顯地會發現這樣一個特點。我們不一定要用佛法裡 的很多專門名詞去套它,本來法相就是要用這個名詞指出一些內涵讓我們認識,可是假定我們不善巧的話,學了很多法相反而增長自己的這種惡習。所以我建議各位 同學真正研討的時候,當然為了加深對文字的認識,可以用種種不同的角度從多方面探索,加深加廣地認識,可是更重要的是應該把所認識的文字回過頭來運用在自 己身心上面,看清楚它;如果能這樣做,那麼像本論乃至於從本論這把鑰匙而深入經、律、論三藏,都真正能夠幫助自己,而且進一步能夠幫助別人。這些惡的方面 能夠避開了,才有機會談得到真正好的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3)
  • 認真重聽廣論的好處
    我以前沒有聽到這個,沒有印象,這時才想到我平常回向是怎麼回向呢?就是把它念一念,回向利益一切有情,回向成佛,可是我從來沒有想到,其實我內心還有 一個很渴望的東西,我一直沒有去回向,就是我希望學了這法之後,在平常面對境界的時候能夠現得起來,能夠去用這個法。其實我們大家都很希望這個東西,可是 我不敢回向這個東西,所以也沒有認真去回向這個。所以當我開始去轉變,聽法後也回向──希望我以後遇到境界,能夠想到我今天所聽到的法,同時能用到這個 法。結果很有效,我發現好像聽的東西比較能夠憶念起來,比較有印象,會想到我在聽的時候,回向是有這樣的作意,然後聽的內容就會現起來,雖然現在還不是很 好,但我發現比率已經增加很多。我們最大的問題是,書本一闔就沒有了,更不要說面對境界,可是這樣回向後發現:真的是有點不一樣,真的是有差別。

2008/08/22

憶師恩法會前行

觀看「憶師恩法會」前行影片①我們的導師②師父行誼(一)(二)(三) ③讚頌─福智美。思惟師父悲智力功德,憶師恩、報師恩。

最好的報恩──如證法師開示<福智之聲176期>
師父說:「我這一生最受用的就是廣論。」我們今天憶師恩,會想要報恩,怎麼報恩呢?那就好好地受用廣論,一定要把這本論好好地受持在內心深處,因為 這本論是師父用了多少生、多少血淚、多少痛苦、多少憂悲苦惱所換來的。師父把這些最珍貴的體會,講在一百六十卷錄音帶裡面,捧到我們面前希望我們受用。如 果我們想報恩,就要好好受持廣論的內涵。
  身為師父的弟子,如果不好好受用廣論內涵,這是對師父最大的忘恩。能夠如法地實踐,師父的加持就會到我們頭上,因為師父希望我們成長,已經等了很多生,好不容易,今生給了我們這麼好的教授,我們應該好好受用它才對。

  • 生命的印記<福智之聲180期>
    師父示寂三年餘,時間流逝,思念不減。 海內外同修不斷憶起生命中與師父交會的燦爛時光,師父的一言一行,都在記憶的金庫中閃耀不已。同修們相繼為文,將綿延不絕的思念化成句句呼喚─大寶恩師,祈請您速速再來!
  • 2007年憶師恩法會專題<福智之聲176期>
    本期憶師恩法會專題──菩提路上師永隨,除了法會 新聞,並有種花過程、剪輯影片、法台設計、愛心便當等等幕後報導。師父說:「成就大乘佛法需要一群人」,今天,一大群弟子共同承辦憶師恩法會,正是向師父 報告:弟子謹遵師誨,依教奉行!
  • 2006年憶師恩法會專題<福智之聲171期>
    本期憶師恩法會專題分六個單元呈現:瞻禮聖塔憶師恩、僧團法師憶師恩、承辦法人事業憶師恩、福智園區憶師恩、美妙樂音憶師恩、心手相連憶師恩。
  • 2005年憶師恩法會專題<福智之聲164期>
    九十四年十月十五日,日常師父圓寂週年,海內外弟子於台北林口體育場舉辦「憶師恩」法會。緬懷師恩,昊天罔極;法雨甘露,長在我心!一萬四、五千名弟子同 聚一堂,法師、學長透由現身說法,以及影片、相片的輔助,與大眾分享跟師長學習的過往;讚頌班同學,唱出和雅樂音,南北兩團同心齊力,讚揚三寶、師長功 德;現場一片花海,這是桃園同修三個月來的努力,有機鮮花供養師父,參加法會的人,在法會尾聲,人手一花,至誠懇切祈求:師父,請您以圓滿德相早日乘願再 來!

2008/08/14

說法軌理

說法軌理分四:①思惟說法所有勝利,②發起承事大師及法,③以何意樂加行而說,④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。今初﹞

【◎ 若不顧慮利養恭敬名等染事,而說法者勝利極大。】

思惟說法的殊勝利益有一點非常重要--不是為了利養、名聞而說,這種動機都是錯誤的、染污的。真正正確、清淨的是要發大菩提心,依法自利利他,也就是前面說的,我們真正要自利利他必須成佛,要成佛必須要發菩提心,不管聽、講都以這樣的意樂去做,好處就很大。

思惟聽聞所有的勝利跟思惟說法所有的勝利,諸位好好去思惟、觀察這兩個不同的地方在哪裡,各位同學自己來體驗。當初我看這部分的時候有一個錯誤的感覺,好像聽聞難,說法比較容易,這是絕大的錯誤。其實聽聞容易,說法非常難;原因是假定我們聽法不是為了淨化煩惱,那麼的確聽聞難,講容易,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習 慣就是這樣;假定我們要以佛法淨化自己,那麼聽聞容易,講法是非常難的,但願各位同學把這件事情好好地放在心上。我們現在好像是屬於學教的,其實不是;真正的學佛要教、證具足,為了要達到這樣的目標,所以要修行,因為要修行所以要聽聞。可是我們常常聽聞了懂得很多的道理以後,增長我慢,然後到處講給別人 聽;若是沒有機會講,就拿那個法當照妖鏡照別人,因此感覺上好像講很容易,因為我們隨順著習氣都看別人的不是,這是真正的原因。所以把這兩樣在這裡比較一 下,當然也沒有一定的定則,只能說是我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慚愧、懺悔,將它供養各位同學,但願你們不要走上這個錯路,跌這個筋斗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1)
  • 前行緣念與課後回向
  • 密集嘛
    頌辭法要 (日常師父開示)
    辭意解說 (如清法師講述)
    前行緣念密集嘛的緣起及其功德
  • 中秋普茶聯誼的緣起
    團體最早舉辦中秋普茶是在民國七十六年左右,師父在華藏講堂與廣論同修共度中秋,師父慈悲和藹地和大家談了許多高僧大德的行誼,以及自己修行中所見所聞,大家在輕鬆的心情下增長了學佛的信心。詳全文...

2008/08/09

總結聽聞軌理

總結聽聞軌理,為利有情願成佛故,當發勇悍心斷器過等而聽聞正法。

現在再簡單地將斷三過、依六想的內涵總結一下:如前面所說,要把障礙我們成為法器的所有問題拿掉,然後對於不具足的要努力,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真正相應的都 是煩惱,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。三過如果不斷,聽聞佛法沒什麼效果。法聽了以後要去受用,自己受用了,內心淨化後,再幫助別人,而這些憑藉的都是正確的法。但如果器過不斷的話,或者根本聽不進去,或者聽了以後染污了,那個法已不是原來的法,再不然就是漏掉了。若是沒漏掉可是染污了,你用這個法,不但不 能淨化自己、幫助別人,反而傷害自、他,所以斷器過非常重要。緊跟著是依六想。聽法是要拿來淨化自己的,這一點特別重要。六想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個病想, 第一個有了其他的都能生起來,因為曉得自己病了,所以要找醫生,找到了醫生請他開藥,他開了藥我們就認真服用。其中第一個和第四個最重要,就是曉得自己有 病又願意認真去治療,其他的是相關的,我們對這個主、副要了解。這一點絕端重要,所以宗大師一再地叮囑我們,如果聽聞時不善巧,聽了以後不但沒有增長資 糧、斷器過,反而會增長我們的器過,一直覺得自己懂得更多了,增長傲慢,以這個法增長「我」,使「我」越來越大,這是我們一定要很清楚明白的。   
文字的理解並不表示自己做到了,理解文字到做到還有一段距離,文字的認識是最容易的部分。實際上以整個佛法來說,文字的認識也好 難,光要碰見佛法就要許多資糧,以整體來看,一般人根本連碰見這個法的機會都沒有。我們現在很幸運地碰到了,如果不能好好地珍惜、受用,把自己以前積集的 資糧浪費掉了,最大的損失莫過於此。但願在座的同學從現在開始一點一點去聽聞,聽聞以後大家再討論,同時在身心上隨分隨力去做,能做多少就做多少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0)

「我們的導師」觀後有何感想?
以下文章摘自福智之聲第164期,透由思惟師父功德,修信念恩,依師於心,如法行持,以報師恩,祈如《廣論》所述【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。作是思惟,何能由其聞如是法,令勝者教,久住於世。】
  • 憶師恩 報師恩 祈師來(如證法師)
    我曾問師父:「為何您這麼想建立教法?為什麼您學佛後一心一意想建立教法,而我一心一意只想自己修行?」師父想了一下說:「我也不知道。早期開始學 佛時,就有這種心,想把漢地教法最好的東西留在世間,後來出家了,這種心更強;到了民國六十一年,在美國碰到很多藏系高人以後,就想把藏系最圓滿的教法留 在世間,並希望帶回漢地,就是想這樣做!」我當時聽了恍然大悟:師父想建立教法的心是與生俱來的!這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。所以師父這一生所做的一切,都 是為了建立教法而做的。今天我們一群人能坐在這裡,那是因為師父的因緣,也就是說,師父把我們找回來的,所以師父菩提心的功德絕對不是一生的。詳全文...
  • 一條康莊大道(賴錫源學長)剛開始師父帶領我們做很多事業,我們都覺得不可能,就好像開始從事慈心事業時,我告訴每一位農友種菜不用農藥,他們都跟我說三個字:「不可能!」專家也跟我說:「不可能!」可是師父說:「這是應該要做的,沒人做,我們應該做。」我深深覺得師父是在帶著我們走一條逆著潮流的方向,走一條人家認為不可能的道路,但是經過師父對理念的堅持,以及一群同行善友的努力之下,師父帶領我們走出了一條增上生的康莊大道。詳全文...


~師父開示~  
  • 這個團體能站立起來,是因為宗仰宗大師的教法,並在身心上面產生了功效,這個理路已經在實踐。經過實踐以後,這個業,也就是功德,這個功德的影響,才是這個團體真正能夠生根的力量。
  • 好好聽廣論
    我建議你們,你們把那個廣論錄音帶,自己聽,這個非聽不可,如果這個不了解的話,我們真正來的目標,以及我們如何走法,我們根本看不清楚,宿生的善根 會被糟蹋掉了。也許你已經跟我一樣的清楚,或者你信得過我,至少我可以告訴你,沒有特別的善根,現在這個時代,連聽見廣論的名字都不可能。真正能夠學廣論 而跑到這裡來,這絕對不是三生、五生積累的,今天我先告訴你這個話,但願你總有一天,你會親自,不管理論上面,乃至於驗證有這樣的一個事實。我們在座的 人,我想絕對不是三、五生,說不定有很多人做過和尚已經做過很多生、很多生,將來總有一天你們會完全信得過這句話。那麼對菩提道次第廣論還有不清楚的地 方,不妨從頭開始聽,一卷一卷來。
  • 陪大家走完最後一程
    儘管生死輪迴當中這麼苦,不管說我要依靠你們,或者有責任帶著你們,這沒關係,要是你自己放棄了,那佛都沒辦法;你自己不放棄,我很樂意陪你走完最後 一程,我也覺得大師就這樣陪著我。最後一程是什麼?等到你坐在金剛寶座上面的時候,「哦!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只是沒有證得而已。」你會願意這樣走,你不會 抱怨!

2008/07/31

殷重修起療病想

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,聽聞了要如法去修行,而不是停在文字上面,亦即修時要俱足正知見精進行


【言殷重者,謂於善知識教授,諸取捨處,如實行持。此復行持,須先了知,知則須聞,聞已了知,所有須要,即是行持。故於聞義,應隨力能,而起行持,是極扼要。】
所謂殷重,就是對於善知識告訴我們的道理(這個道理不外乎應取、應捨這二樣,就是我們錯誤的地方應該捨掉,我們要做而不足的地方,應該去取),應該照著他開示我們的如實去做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為了要修行,必定要先了解怎麼修;為了要了解,所以才去聽聞。既然如此,那麼聽聞了以後,我們就應該把所了解 的照著去做。所以對於所聽聞的道理我們應隨分隨力去做,能做多少就算多少。

【《勸發增上意樂》亦云:「謂我失修今何作,歿時凡愚起憂悔,未獲根底極苦惱,此是愛著言說失。」又云:「如有處居觀戲場,談 說其餘勇士德,自己失壞殷重修,此是愛著言說失。」又云:「甘蔗之皮全無實,所喜之味處於內,若人嚼皮故非能,獲得甘蔗精美味;如其外皮言亦爾,思此中義 如其味,故應遠離言說著,常不放逸思惟義。」】
這一段一段都是祖師所著的論或語錄上面的教誡。假定我有機會實修而不去修行,到臨終的時候就會憂悔了,因為生前有機會的時候,沒有好好把握根本。我們修學佛法,最精要的是聽聞了如法去修行,而不是停在文字上面,這是最最重要的。假定生前不好好做,到臨終的時候就會憂悔、苦惱,那是因為「愛著言說 失」,在文字上空轉。這裡舉個比喻,就像去看戲,戲台上面演得好起勁,我們也能夠品頭論足,但是對自己沒有用處;假定我們在文字上面空轉,就等於像這樣一 樣。又像吃甘蔗,甘蔗皮是不能吃的,它是沒味道的,真正的味道在裡頭。假定我們吃甘蔗皮,那真是顛倒!我們應該怎麼辦呢?應該像前面的比喻所說的,我們要 吃的是甘蔗裡面的糖,千萬不要吃甘蔗皮。現在以甘蔗皮比喻語言文字,我們應該把聽聞到的道理仔細去思惟,體會它的內涵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假定我們吃甘蔗, 竟然把皮吃進去了,那不是笑話嗎?而我們聽聞佛法居然停在文字上面,那豈不等於吃甘蔗皮一樣!但就像吃甘蔗一定先要把皮削掉才能吃到肉,修行也一定要先從 文字語言的聽聞才能進一步思惟而深入其內涵,但是絕不能著在文字裡,所以真正最重要的是聽懂了道理以後要很認真去修行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19)
  • 對境練聽聞
    廣論上說「器過」有三:覆器、污器、漏器。覆器是隨習性來的,污器是隨見解來的,漏器則是隨我們的痴相來的。這三個我們都可以用功去練習,練習過程中看到 我們的病,我現在講的是比較高的標準,但是必須有一個標準讓我們去做,做的當中才知道我們做不到,而能生起病想,否則我們總覺得我們沒病;有了病想才知道 醫想,才知道藥品想,才知道殷重修、療病想;這時候在每一個聽聞當中,不斷的策發自己修習聽聞軌理。聽聞軌理要修什麼呢?修自己的習性、改自己的痴相。詳全文...
  • 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
    師父非常強調,我們學了佛法一定要在自己的身心相續上受用。也就是說了解了佛法的理念以後,一定要很認真的去實踐,見跟行一定要搭配得上 ... 《廣論》「殷重修起療病想」大師說:「你聽了很多,結果沒做到,這應該要被喝斥!若聽得很少,但是做到了,這樣聽聞才算圓滿,可以被嘉許。」所以大師對於什麼是聞,是要聽了之後能做到,才叫做聞。詳全文...
  • 嫁妝
    在《死亡九分鐘》裡,李齊看到那片醜陋平原上爭吵不已的靈魂,其實都有善神守護,只 是他們顧著爭吵,滿腔積怨,根本看不到頭上的金光,難道,我也將成為那群悲慘靈魂中的一員嗎?在菩提道上,師父以《廣論》的萬靈丹,慈悲攝受,引導我增 上。如果我放縱自己的無明,如何能看到自己的病?如何能將教誡視為藥品?又怎麼可能用殷重修,療自己的生死大病呢?
    詳全文...

2008/07/24

自作病者想,極為切要

由病想至療病想,瞭知欲治無明大病惟依善知識,今能聽聞廣論,當勵力修,如瀑流水,究竟菩提,以報師恩。

日常法師開示
開始接觸佛法,我也念佛,而且念得相當得力。那麼,是什麼因緣使我從念佛到遇見廣論乃 至於全神投入呢?最初的轉變是我遇見了當代大德印順導師,他告訴我:「像你這樣念書識字的人,應該讀讀佛經。」起初,我讀起來覺得沒有什麼興趣,慢慢深入 之後,發現對念佛蠻有幫助的,於是信心大增,因而生起接觸經教的興趣。雖然侷限於念佛持戒方面的經書,但也是我深入經藏的淵源。

  另一個轉變是在二十年前,我到美國後所遭遇到的種種。未到美國之前,不管在哪一個道場,生活都很單純,除了念佛看書還是看書念佛,說起來很可笑,三年內總 共參加兩個法會,以致於佛事上的儀軌、梵唄等都沒有機會學習。到了美國之後,住在華僑圈子裡,為了帶動大家,樣樣事情要親自動手,這下可慘了,好在我的依 止阿闍黎--仁俊法師,他是我一直感念敬佩的師長,法師的法器敲得好,唱念更是第一把,我就在老師諄諄的教導下認真學習。由於參與各種佛事的因緣,擴大了 生活層面,涉獵的佛法也增廣了,除了漢系外,還接觸北傳的,如日本、韓國,南傳的,如泰國、緬甸等,乃至遇見西藏的藏系佛法。
  原本我對藏系有很深的誤解,但因為那段時期的接觸了解,讓我對藏系有個嶄新且深刻的認識。這或許和當地的民族融合性有關。紐約是個有名的「萬國博覽會」, 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此彼此相融,這種風格使人心胸開闊,進而以包容的心情與人相處,以欣賞的態度接納別人,我就在這種奇特的因緣下發現藏系有其殊勝的特長和內涵。如果我們不故步自封而能敞開胸懷,善學別人的長處補自己的短處,對我們修學的助益是不可小覷的。如果我們能全心全意為正法久住而努力不懈,即使是 末法時代,我們仍然有機會改善自己的「業」,這個概念是我轉變的重要推動力。因此我的轉變絕不是胡攪瞎碰,而是具足內外條件。外在條件是有師長介紹引導藏 系的內涵,其內涵包括了理論上的完整無瑕,實踐上的可修可證,讓我感到相應甚至完全信服。內在條件是自己肯不肯去除己見接納,及有沒有具足智慧辨別。
  內在的條件尤其重要,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:非洲的稀有動物--犀牛,已經瀕臨絕種,很多國家就想盡辦法制定法律保護牠,甚至專門為牠設立一個「動物保護 區」,讓牠在保護區內安全的生長。於是,問題就出現了,捕捉犀牛帶至保護區的人,其動機是愛護犀牛免被殘忍的捕殺,但犀牛能了解嗎?不!以牠的「癡」性不 但無法了解,且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性,使牠一看到有人要捕捉牠,即本能的逃跑,甚至於頑強抵抗。我們仔細的觀察自己,是否也有這種心態?隱藏在我們八識田內 的觀念其實是涵蓋六道的,如果所遇的境和自己不相應,尤其貪瞋現起時,我們的反應和畜牲是沒有兩樣。這是一個多麼可怕愚昧的觀念呀!這種心態會阻礙甚至斷 絕我們進步的機會!我們要認真的思考,如果我們遇到一個人,看到一件事,是否也像犀牛一樣內心就生起排斥的念頭呢?
  今後,諸位善學廣論後,會發現廣論也明白的告訴我們:不是佛不救我們,是我們內心的障礙沒有去除,使佛沒辦法救我們,外支已成,內支不具呀!所以,現在回 想起來,自己在紐約能認識廣論,是因為沒有心生排擠,才能進一步認真學習,終至發現這個教法實在是美不可言。那時,再回過頭,看看我們漢系的教法,才真正 地有一番以前從未有過的了解,我終於體會什麼叫「末法」了。漢系、藏系本來都是佛的教法,經論就是經論,只是如果沒有師長教導是無法了解其中真實的內涵。 從此,我發現,以前我認為懂的其實不懂,不懂的也弄懂了,更重要的我一直無法在佛法上向前跨的難題也一步一步的解決,這真是讓我歡喜無比。
  我懇切的告訴諸位:我從我的師長及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教授得到太多太多的好處!所以才會盡心盡力的介紹給出家眾和在家眾!真希望你們一起品嘗甘露法味, 而後改善自己努力增上!現在我敘述一位廣論學員的心聲供諸位參考,這一位同學工作很忙碌,身兼數職,但是他對「佛法」很有好感,對廣論更是好樂,我問他: 「你為什麼能在百忙之中讀廣論呢?」他的回答是:他目前經營的事業當中,管理的理念,最精華的部分都在廣論中,他把廣論說的道理用在生活上,結果走得一帆 風順。諸位,佛法把世間的真相說得淋漓盡致,特別是人對境時的起心動念,你們不妨努力,會有不可思議的感受!<摘自 「菩提道次第廣論」簡介
  • 從不識字到看懂廣論
    於是,我一邊聽、一邊寫,只要有空就聽師父講的廣論錄音帶,有時一天聽四到五遍,每晚工作結束後,店門一關,我一定再聽兩個小時,就這樣一年後,我居然也看懂了廣論裡邊的字句,因此我相當珍惜廣論的研討,非必要我不敢缺席。聽師父的廣論錄音帶,印象最深的是師父說過,我們都有病,假若沒做病想,師父也救不了我們所以行事一定要依法,不能依習性。若不善觀緣起,則會損惱別人,所以要數數思惟、數數觀察。至此,我才發覺自己是有病的,也更加珍惜這難得的因緣,時時刻刻都不敢懈怠。詳全文...
  • 承辦法人事業憶師恩
    賴學長說:「師父曾說過,他這一生最欣慰的事情之一就是創辦法人事業,法人事業分淨智、慈心、文教事業。淨智事業就像我們的眼睛,慈心、文教事業就像我們的兩隻腳,淨智事業建立我們正確的理念、知見,但是要有文教、慈心這樣的腳去實踐。譬如說廣論教我們要發菩提心,這是理念,要在慈心、文教事業去實踐,更重要的要依止善知識,從善知識的行誼去學習。」為了憶師恩法會,特別邀請在各法人事業的同修,談談他們一路走來如何學習與成長詳全文...

2008/07/16

斷器三過

由斷器三過,善諦聽聞,意思念之,得聞法大益。
《學佛之第一步──斷器三過》日常法師開示
  吾人學佛,首須建立正確知見,而知見之建立,又必須透過聽聞。然若未能把握正確聽聞要領,則於聽聞往往事倍功半,甚至換來種種過失障礙,阻斷修行之路。所以正確的聽聞之法,不可不知。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是一部清淨圓滿的論著,裡面便提出「聽聞軌理」一科,作為入道前行。今謹選述「聽聞軌理」之「斷器三過」部份,願有助於學人,得到聞法勝益。
  「聽聞軌理」中,先提出兩項前行,作為聽法前之準備:一者,思惟聞法的殊勝利益,將自己不喜聽法之心去除,代之以一心渴仰,好樂求法之情;二者,於說法師及所說之法,生起恭敬心。有此前行,自然推動我們,至誠前往聽法。然而,正聽時,尚須斷除三種聞法過失,否則不僅得不到聞法利益,反而會產生諸多過患。
聽聞時,會有何過失呢?《廣論》以三種器具作喻說明。第一種,為倒置之器具,其 口朝下,水永遠無法入內。第二種,器具正放,但內藏污垢,水雖入內,卻被染污。第三種,器具正放,而且潔淨,然底部穿漏,水雖入內,卻瀉漏殆盡。此三種器 具,皆因自身過失而不成作用,縱使費盡氣力,欲灌以甘露法水,亦是枉然。
  今以此三喻,對照我們的聽法狀態,便可知過失何在
第一種狀態:人雖坐於說法會場,但心不在焉,非散亂便昏沉,對於殊勝妙法,經耳而過,未入於心,等同覆蓋之器,滴水不進。
第二種狀態:心中存「邪執」,或「等起心」(動機)有過失,法雖入耳,但被己心所染污,甘露變污水。
   「邪執」即錯誤執著,例如心執欲參禪,則不喜其餘,遇說法師未述參禪法,心即不以為然,以排斥心聽法,便會扭曲法義。正確的「等起心」,(指聽法時)是為了想瞭解佛法,為了求脫苦,求無上菩提等之心理,一旦聽法者等起心有所偏差,即無法與所聽之法相順。如法師諄諄教示:「某人啊!你應如何如何……。」自 己心裡就現起:「法師,我尚是凡夫啊!」乃至於「你講得好聽,自己做到了嗎?」等等,以此等動機去聽,則不能將正確法義接收進去,陷在那種不正確、不善的想法中,清淨妙法即被染污,變成穢水矣!所以一個聽法者,正確的等起心非常重要。
  除了上述兩種外,尚有第三種狀態:聽進去了,但記不住,或不想去記,如同破漏之器,甘露法雨倒進去,隨即流失殆盡,則雖聞法,終難生起應有之大益。

  聞法者若有上述三種過失,將有何後果呢?《廣論》中說:「由忘念等之所失壞,則其聞法全無大益,故需離彼等。」意即以此三種狀態聞法,是不能得大利益的。既無大益,是否有小好處呢?有的!佛法之殊勝,實不可思議,即使因聞法過失而造謗法業,死後墮落地獄,當業報盡時,仍是賴佛法之力而回升人間,接觸佛法,由此入道;此即佛法之美!但我們學佛者,誰願聽聞佛法後,先下地獄再升人天而入道?何況回升人天後入道,仍需透過此關。因此必須除掉三種聞法過失。
  如何對治呢?《廣論》說:「此三對治,經說三語,謂善諦聽聞,意思念之。」 大乘經典中,有人啟發問題,佛總說:「善哉!善哉!」接著又說:「諦聽!諦聽!善思念之。」我們切莫將此數語視作場面話、開場白,實有深刻內涵在。此善諦聽聞之語,若能如實做到,則能斷除聞法過失。
  聽法時,應當如《瑜伽師地論》所述:「專注、屬耳、意善敬住,以一切心,思惟聽聞。」即精神貫 注,用耳傾聽,心意敬善,聽懂了牢記心頭,照著去行持。龍樹菩薩在《大智度論》中指出:「專事聽法如渴飲,一心入於意語中。」貫注精神聽法時,其狀態正如口乾舌燥,奇渴無比,此時見一壺水於此,恨不得立即入口。果能如此,隨法師所講之處,即能把握,內涵了解,心亦與之相應。能如此,方為如理之聽法,聽法自然歡喜,且悲喜交集:悲聞法太晚,至今日始得以聞法,喜開始聞法,至今日終得以聞法。

  以上所述,乍聞之下,似無深理,卻是正確學佛者入道前不可或缺的一步,否則 但屬泛泛地一些口耳之學而已,《廣論》不即引入法義,而先聽聞之法,詳細敘述,此正《廣論》的殊勝所在;不僅最圓滿的中觀正見廣為抉擇,而且現前下手處亦不遺漏,如此次第井然,一步一步開出修學階梯,實為難得一見的寶典。有志學習增上者,不妨詳細觀閱,並尋找具傳承之善知識,誠心依止,在其指導下,步步進昇,則菩提大道可望矣!(原文摘自福智之友第77期)

時時檢查自己的心續,斷器三過, 做個好「杯」子。

2008/07/09

由聽聞軌理思惟健康飲食

由聽聞軌理思惟健康飲食之內涵。

思惟飲食 ,吃的究竟,如人飲水冷暖自知,身心自覺。由清淨飲食使六根—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各發「無礙妙用」,且得六根「互用自在」,于六根中悉能具足「見色、聞聲、辨香、別味、覺觸、知法」。

清淨飲食得健康

清淨食品開發的心路歷程
摘自里仁為美...有機可尋.健康飲食

2008/07/02

於法法師發起承事者

【◎ 於法、法師發起承事者,如《地藏經》云:「專信恭敬聽聞法,不應於彼起毀謗。於說法師供養者,謂於師起如佛想。」應視如佛,以獅座等恭敬利養而為供事,斷不尊敬。】

當我們真正對說法的法師生起恭敬心的時候,你不知不覺當中對他講的法也容易接受,在 這種狀態當中,聽的法對我們才會有受用。所以對說法的人起恭敬心實際上是對自己最最受用的

要「斷不尊敬」,這是非常重要的,平常我們心裡倒不一定會很輕慢,看不起他,可是我們很不容易提起恭敬心來,總是馬馬虎虎,真正想學佛,這一點要儘量努力改善。

【應如〈菩薩地〉中所說,而正聽聞,謂應無雜染,不應作意法師五處。離高舉者,應時聽聞,發起恭敬,發起承事,不應忿恚,隨順正行,不求過失,由此六事而聽聞之。離輕蔑雜染者,謂極敬重法及法師及於彼二不生輕蔑。】

「雜染」就是不對的、染污的,我們要清淨、純淨的。雜染又分兩部分,一個是把自己高舉,也就是自己覺得了不起。我們平常不一定感覺我很了不起,但這裡邊有一個特點,一切眾 生無始以來最大的困擾就在我執,執著這個我,我執只要存在一天,它本身就有幾個特點:我癡、我慢、我愛、我見。慢,就是個高舉相,只要有這個「我」在,它 自然而然會這樣。所以聽法的時候會產生兩個毛病:第一個把「我」抬得高高的,第二個輕視法師跟法,這兩個都是錯誤的。   

「不應忿恚」,我們為什麼無緣無故會忿恚呢?這是有它的道理的,當然忿恚有很多原因,最主要的有一點,因為法的特徵是對治我們無始以來的煩惱,煩惱主要的根本是我執,而講的法是要把「我」拿掉,你捨不捨得啊?捨不得。煩惱所現的行相是貪、瞋、癡,這個東西我要的就貪;叫你不要貪,障礙你的時候就會瞋;癡則始終都有。

現在的人,如果人家告訴 你:「某人你錯了。」你會說:「我錯,你就不錯啊?」我們會不會犯這個毛病?連世間要做一個好人,都需要周圍的人指出我們的錯誤,現在我們要求無上菩提, 對治三毒,假定不能認識正確的方法去調伏自己的話是不行的。

我們還有一個毛病,聽了法以後會說:「你講的都很有道理,你自己做到了沒有?」我們會找人家的過失。千萬不要找別人的過失,聽了 法反照自己是最。

由於我們之前有了不好的概念,所以直覺地只 去注意他的缺點,而不去注意聽他所說的法,這是最大的損失。舉一個比喻來說,你病得非常厲害,這個藥是一定能夠把你的病治好的,結果你一看裝藥的碗不好你就不吃了,對你的結果就是一條死路。又如這個屋子裡一片漆黑,裡邊有很多有毒的、害人的東西,只要點一盞燈,你看見了就能避開了。當然現在是用電燈,以前 用燈籠,也許那是個破燈籠,看起來一無是處,你會不會因為破燈籠而不要這個光明?

【如《本生》中亦云:「處極低劣座,發起調伏德,以具笑目視,如飲甘露雨,起敬專至誠,善淨無垢意,如病聽醫言,起承事聞法。」】

外表處在低劣坐,內心 發起調伏德,聽了法拿這個法來調伏自己的煩惱,這個才是真正的功德,才是我們要的。

「以具笑目視,如飲甘露雨」,心裡好高興,「對!把 我這個煩惱病指出來!把我調伏了。」所以心裡面非常歡喜、非常高興,用這種歡喜的笑容來看法師,就好像我們飲了甘露一樣。

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16)

透由恭敬心、清淨心、歡喜心聽聞佛法,調伏煩惱淨化自己

2008/06/26

思惟聞法所有勝利

由暇滿難得及人生無常,思惟聞法所有勝利,把握當下,研讀廣論,增長俱生慧,究竟菩提果。

對於聽聞佛法的殊勝好處應當決心發起勝解。勝解就是對於一個道理不但了解,而且內心當中相應到不會被別的東西動搖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我們現在是無始以來的習氣不會被動搖,我們太多的東西不被動搖,而這些正是我們不要的;我們要對聽聞的正確方法產生勝解,這個勝解的力量不被動搖,有了這個力量我們才能夠真實地做到它。還沒做到之前,要下決心說我一定要照著這樣努力,產生這樣的效應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16)

佛出世極罕難遇,其法亦然,由稀貴故,作珍寶想
  • 師長生平及功德--淨遠法師
    師父雖已圓寂,但他為眾生所做的事仍會產生影響,一如佛陀涅槃兩三千年,至今追隨者仍眾多,...師父有深廣的福德及高深的智慧,在日常生活中顯現佛法的內涵,將高深的佛法轉化到日常生活中,師父是如何做的?...
  • 偉人的心靈世界
    今天藉由法師的引導,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日常法師,並學習如何進入偉人的心靈世界。性仁法師:「要觀察一個人,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,如果要了解一個心靈層次比你更高的人那就更困難。」大家對日常法師的感覺大部份來自日常法師的事業,所以法師透由慈心及文教事業深入淺出的介紹,讓我們對日常法師的行誼及風範有更深的認識,進而去觀察、體會日常法師悲、智、力的特質是如何在他的生命及事業中展現,並生起想要效學的心。
  • 聽師父錄音帶的方法,則可先聽三至五分鐘之後,好好思惟,然後再聽。在這過程中,可自己做手抄稿、記重點或者聽後複述等,只要能幫助持文即可。而聞、思的 步驟,最初可從自己較有印象的幾句話,漸漸體會師父所要表達的重點。而後反覆聽聞,掌握師父整體的理路,以及師父所引述的故事(喻)與廣論該段主題的關 係。進而感受師父說法時的內心感受,將聽聞內容與身心相續結合,反覆觀察反省。 (摘自福智之聲第167期香港心靈提升之旅)
  • 好好聽廣論
隨喜自己現在所學所得,那怕是一點點,都有無上功德,累積歡喜心,策發學習動力,不要陷入不解處而耽著了。

2008/06/18

聽聞隨轉修心要

  聽聞了佛法以後,有兩種可能:假定我們只是在文字上面聽聽,那也就算了,通常情況之下,聽了以後不當一回事情;再不然,就是根本沒有專心聽,或者聽的時候有自己的意見,或者聽過了以後就忘記了,這一類都是實際上的問題。現在我們認真地聽而沒有前面的過失,能夠真正照著去做,這非常重要。所以聽要聽懂,不能聽錯;聽懂了以後要記得;下面還要一件事情,就是照著它做。第一個已經很難了,照著它做更難;但是反過來說,正因為這是非常殊勝又很難得的法,所以聽到了不去做就太可惜了。假定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,一定要想辦法做到,不做到的話是白聽,前面的努力是白白浪費;所以當我們正面、反面都能把握住了,一定會有一個力量推動我們認真去做。所以不但要聽懂,要記住,而且要跟著它做。做些什麼呢?「修心要」。修就是修行、修改。我們從無始以來都是隨著無明、錯誤的造作。這一點說明一下,我們做任何事情,最常見的一種狀態都是配自己胃口,不配自己胃口的實在沒興趣,如果勉強做,會做得很苦。現在必須要經過聽聞隨轉去修改自己的習性,不要隨順自己,而是照著法反觀我自己,發現不對的,就要去修改。在哪裡修呢?在我們內心上面關鍵性的問題上去著力,依法從我們內心上面改善,其他外面的是輔助的。我們現在往往身口做得很好,內心不相應,這個很遺憾。不過假定一時做不到,至少身口做到了,內心一步一步地來,還是一個辦法。所以我們要依自己的能力隨分隨力去做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16)

2008/06/13

日常法師開示珠璣集

  • 福智之聲 日常師父法語
  • 日常法師法語
  • 這個團體能站立起來,是因為宗仰宗大師的教法,並在身心上面產生了功效,這個理路已經在實踐。經過實踐以後,這個業,也就是功德,這個功德的影響,才是這個團體真正能夠生根的力量。(福智之聲第164期)《法雨甘露》憶師恩
  • 好好聽廣論──福智之聲第164期《師父開示》
    我建議你們,你們把那個廣論錄音帶,自己聽,這個非聽不可,如果這個不了解的話,我們真正來的目標,以及我們如何走法,我們根本看不清楚,宿生的善根會被 糟蹋掉了。也許你已經跟我一樣的清楚,或者你信得過我,至少我可以告訴你,沒有特別的善根,現在這個時代,連聽見廣論的名字都不可能。真正能夠學廣論而跑 到這裡來,這絕對不是三生、五生積累的,今天我先告訴你這個話,但願你總有一天,你會親自,不管理論上面,乃至於驗證有這樣的一個事實。我們在座的人,我 想絕對不是三、五生,說不定有很多人做過和尚已經做過很多生、很多生,將來總有一天你們會完全信得過這句話。那麼對菩提道次第廣論還有不清楚的地 方,不妨從頭開始聽,一卷一卷來
  • 陪大家走完最後一程──福智之聲第164期《師父開示》
    儘管生死輪迴當中這麼苦,不管說我要依靠你們,或者有責任帶著你們,這沒關係,要是你自己放棄了,那佛都沒辦法;你自己不放棄,我很樂意陪你走完最後 一程,我也覺得大師就這樣陪著我。最後一程是什麼?等到你坐在金剛寶座上面的時候,「哦!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只是沒有證得而已。」你會願意這樣走,你不會抱怨!
  • 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:我是一個常敗將軍!人家說「百戰百勝」,是啊,我是「百戰不退」!一直打下去。然後呢每打一次都敗,但是我敗完了以後就快樂。啊!我還在那兒打,這樣,我還在那兒打,是越打是越快樂,是越打越快樂!我曉得這樣打下去,總有一天被我打勝。而且打的時候我也快樂,固然克服了這個敵人快樂,我挨打的時候也快樂,為什麼?我並沒有被軟暖習氣所困啊!我是跟煩惱鬥,嗯,我正在精進啊!因為精進所以挨打,欸,既然是挨打的話,我只要做對了,快樂,這個很重要、很重要!(廣論舊版音檔128A手抄稿第16冊P251L5)
  • 成佛必經之路─大乘增上生道──《師父開示》民國八十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於圓明寺
    增上生的意義:生生增上,一生比一生好。而一生是一年一年的累積,一年是一天一天的累積,一天又是剎那剎那的累積。我們造的業,如果剎那剎那都是增上的, 那你的一生絕對是增上,下一生也是增上的。如果自己說「增上」,而剎那剎那都在造惡業,那麼增上生就成了空話。所以,果真能剎那剎那增上,我們會沒有好結 果嗎?佛法講因果,絕無例外;若有一例外,即非佛法。所以只要因種對了,結果必然正確。
  • 我們往往自以為在學佛,實際上學的是「我」,學了半天, 學出來是自己想出來的佛而不是真的佛。 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──LR.P113L1)
  • 佛法講內明,每一個地方都是告訴我們要以法來反省觀照,淨化自己,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內涵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LR.P269L13)
  • 平常遇事,不是見解非常強,不接受別人;就是習氣非常重,做起來不願意。自己並不曉得這是自己的煩惱,總是責怪對方,現在學了佛,這點要注意,在心裡反省觀察:我該怎麼做才好?我的問題在哪裡?( 福智之聲第188期師父法語)
  • 在學而用的過程中,最重要的就是在學習中如何「增上」,也就是要把所學的在生活中實踐。在被折磨得非常困苦時,回過頭來看內心的煩惱相,那時不再看到外面事相上帶給自己的麻煩,而是透過這些事讓我看見自己內心的煩惱,進一步想辦法淨化煩惱。( 福智之聲第179期師父法語)
  • 做事最重要是誠與敬,這是敬事。中庸說:「誠於中,形於外。」真正的至誠,只有聖人才能做到絕對圓滿。我們現在剛學,做不到,就以很恭敬的態度,發自內心虔誠地去做,而不是浮浮泛泛做給別人看,那只是「詭譎」。實際上,騙得了別人,騙不了自己,騙得了自己,騙不了因果。( 福智之聲第170期師父法語)
  • 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,憑所學的一點似是而非的知見,就去盲修瞎練,全是自討苦吃。當我們真正弄清楚目標,正式走上去的時候,當然會遇到一些困難,但是如果克服了這些困難,這後面就正確了,我們可以把這些境界看成失敗,也可以看成成功必要的因。(偉人的心靈世界_日常法師)
  • 問題不在難不難,關鍵應是該不該──摘自敬經帛之緣起 (福智之聲第122-123期合刊)
    所以我在這裡簡單的說明,怎麼使我們學習的過程當中,從文字了解進而實踐,在實踐過程當中,使我們能夠體會法的內涵。雖然是相當困難,但是如果我們一直停在覺得「難」的話,絕大部份的人就會被它擋住,以我個人而言,一定會被擋住,幸好我接受我老師的概念,自己如理去思惟才轉過來。所以現在不是難不難的問題,而是該不該的問題,假定說這是不需要的,即使容易也不必去做;假定是必要的事情,那麼再難也得去做。所以首先我們不能停在難不難的概念上而被它卡住。我們應該了解這件事情對我的價值,如果這價值是絕對的,而且除此以外,沒有其他辦法的話,難易就不是問題了,而是變得必須一定要去做!目前真正的困難是改變我們的習氣,請問我們的習氣怎麼來的?是天生的?還是慢慢養成的?習慣是慢慢養成的。既然這習慣養成對我們會有傷害,請問要不要改?實際上我們所有世間的行為都在改,既然都在改的話,你為什麼不照好的方向去改?所以這樣一來,不是難不難的問題,而是應該不應該的問題,這應該也是絕對的。
  • 「暇滿人身寶,難得而易失,得已應善修,莫令空無果。」這暇滿的人身這是真正最重要的大寶,然後呢很難得到,很容易失去,得到了以後要好好的努力,不要讓它空空的浪費,這樣所以莫令空無果。(廣論舊版音檔32B12'32"~12'57")
  • 從心檢查犯不犯戒: 我們初機行持的人,的的確確要想圓滿不可能。而且《瑜伽菩薩戒本》上面特別說,什麼叫犯戒,什麼叫破戒。犯戒也就是說,就是我們一心想努力,然後呢真實去學,你了解了去學,但是因為你煩惱重啊,偏偏有很多做不到。那個時候,然後你慚愧說:「哎呀,我怎麼做不到啊!」然後你懺悔,努力去學,這種情況不叫犯戒。那麼什麼呢?就是你自己還做得不對,還覺得我對了,或者雖然犯了,你不曉得慚愧,這個就犯戒了。這個犯不犯,主要的是什麼呢?就是說你努力肯不斷地改善,正見未失,努力增上,時時向上,這個就是我們初機修學應該了解的,這個是我特別說明哪!     反過來說,你不要以為:「喔!既然這樣的話,犯戒不算,這樣地犯一點不算哪!」那就馬虎,這個心裡面本身,你已經把正見根本就破掉了。不要說龍中你絕對沒有份,地獄,只有地獄!這個概念我們要辨別得非常清楚。所以不要把這種小地方誤解了,為自己留下地獄之門來呀!....(廣論舊版音檔53A 0'35"~2'03")

2008/06/10

福智讚頌




最新資訊詳見
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



2008/06/04

由聞知諸法

P15L7~L11

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中分三:①聽聞軌理,②講說軌理,③於完結時共作軌理。初中分三:①思惟聞法所有勝利,②於法法師發起承事,③正聽軌理。今初
《聽聞集》云:「由聞知諸法,由聞遮諸惡,由聞斷無義,由聞得涅槃」又云:「如入善覆蔽,黑暗障室內,縱然有眾色,具眼亦莫見。如是於此中,生人雖具慧,然未聽聞時,不知善惡法。如具眼有燈,則能見諸色,如是由聽聞,能知善惡法。」

下次上課預定進度
P15L11~P16L6

《本生論》亦云:「若由聞法發信意,成妙歡喜獲堅住,啟發智慧無愚痴,用自肉買亦應理。聞除痴暗為明燈,盜等難攜最勝財,是摧愚怨器開示,方便教授最勝友。雖貧不變是愛親,無所損害愁病藥,摧大罪軍最勝軍,亦是譽德最勝藏,遇諸善士為勝禮,於大眾中智者愛。」又云︰「聽聞隨轉修心要,少力即脫生死城。」於其所說諸聞勝利,應當決心發起勝解。
復次應如《菩薩地》說,須以五想聽聞正法。謂佛出世極罕難遇,其法亦然,由稀貴故,作珍寶想。時時增長俱生慧故,作眼目想。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故,作光明想。於究竟時能與涅槃菩提果故,作大勝利想。現在亦能得彼二之因,止觀樂故,作無罪想。作是思惟,即是思惟聽聞勝利。

2008/05/28

永恆之樂

1.研討觀功念恩無限生命中串習得永恆之樂

2.聽師父開示菩提道次第廣論之主要整體內涵。

P2L3~5

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,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。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,三種士夫,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。依菩提道次第門中,導具善者趣佛地理,是謂此中所詮諸法。

2008/05/23

偈頌集

福智對聯輯

福智春聯
  • 福德廣行菩提道 智慧深觀緣起空 萬善根本從師出
  • 萬善根本從師出 能生利樂如良田 福智圓滿大乘行
  • 福增群庶煩惱盡 智照有情趣湼槃 福慧增延啟妙智
  • 福光遍照三千界 智慧觀摧八萬魔 福音宏傳成妙智
  • 福盈三界廣化育 智破萬惑淨光明 觀功念恩啟妙智
  • 精勤學習聞思修 調伏心續鬥煩惱 觀功念恩啟妙智
  • 如是清涼三寶地 慧觀勝境大千心 常樂慈悲生菩提
  • 廣開心門喜迎春 論盡人間善為樂 福智圓滿大乘行

其他
  • 求正法久住 得大師攝受 會變心力大 聚金剛寶座
  • 福由來今朝種 塵之中好修行
  • 溝相通法水進 水一戰正法興
  • 萬善根本從師出 能生利樂如良田
        菩提眷屬相扶持 福智圓滿大乘行
      • 福超三界一念不生 智破二邊心無罣礙

      2008/05/20

      從生命無限談救災

      從生命無限談救災
      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日常法師開示

      透過這次的經驗,如果能策勵我們平常就好好去做,那麼這救災工作,我想就有非常深刻的意義,不但救別人,還能救自己。當我們自救、救他兩個都能走上去,就能圓滿的成佛。

      我們在這裡誦《金光明最勝王經》,不僅是為了超薦這次大地震受災的人,更希望能經由誦經功德回向,使我們的環境能夠平安,災難很快地過去。但是畢竟這 是業,我們也要了解這個業,針對這個業來淨除它。此外,我們誦經是為了盡一份力量救災,誦經本來是救災的一部分,因此這件事不妨放在救災來討論。

      救災有次第  眼前、善後及究竟 

      救災有前後的次第,眼前的次第就是把發生的問題馬上解決,而實際上真正的救災不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,以後還有善後的問題,還希望究竟解決問題。一般人都 很熱情,希望把問題趕快解決,可是透過對佛法的認識,問題並不是那麼容易解決。即使眼前問題解決了,但實際上的問題還在,這對我們學《菩提道次第論》,特 別有深厚的意義。

      全文及相關文章詳福智之聲第96期<學習心得>

      2008/05/14

      人生歸向(下)

      本日上課研討主題:認識無限的生命相續;
               找出生命中的轉捩點;

      人生歸向-人生何去何從?所介紹的書:
      1. 生命不死:精神科醫師的前世治療報告(簡介)
      2. 前世今生作者布萊恩.魏斯相關著作(簡介)
      3. 瀕危的地球(簡介)相關資訊...
      4. 新世紀飲食(簡介)相關資訊...
      下次上課主題:觀功念恩

      2008/05/07

      人生歸向(上)

      本日上課研討主題:重新評估人生的真相

      經過了前面的分析,感覺到人生就這樣嗎?好像無奈,人生真的是這樣的無奈嗎?假定真的是這樣無奈,我們會說那倒不如死,可是真的要死,誰都不願意。 人就是這樣奇怪!活著嘛有這樣無奈,真的要死嘛捨不得,好像人就這樣糟糕。這裡我所以首先談人生問題,並不是故意拿出這個東西來,讓大家感覺人生是這樣的 倒楣啊,不是,絕對不是。這是一個健康檢查,這樣的健康檢查以後如果真正的自己能夠反省一下,我們會停下腳步來,如果有路的話,或者有這樣的一個方法,我 想很多人都願意,好好的思考一下,我怎麼樣,如果有機會的時候選擇一下,不要到這樣忙完了一生,到老了,完了沒機會,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。

      前面我說,關於剛才這三個段落當中,第一段落人生的真相,對這個人生的真相的評估以後,第二段,我們就要認識生命相續無限,也就是說,實 際上我們的生命是無限的相續,這件事情非常重要的。為什麼會這樣的重要法呢?假定說我們人生只有短短的這麼一生,平常我們現在一般人概念當中,如果真的一 生的話,不管是好也好,壞也好,反正是死了算了,一了白了,也沒有什 麼好談的,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?不!人生是個無限相續。對這點我們要確定,但只有兩個,一個當我們確定了以後,那個時候才值得我們改變。還有一個呢?我們 也的確因為現在時下給我們的概念,好象太多的問題,目前世間一般人的概念當中都不會談這個問題,不會看這個問題,特別是現在科學的主流,都有不接受這個概 念,因此這個問題,我願意先把這個問題談一下。

      全文詳:人生歸向-人生何去何從?

      2008/04/23

      智行10開班

      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2008.4.23,智行10開班了。在無限生命的際遇中,我們相聚於此,開啟學習廣論之旅,探索生命的真實意義,邁向「智慧行持,十全十美」的境界。

      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
      無限相續的生命當中,最該學的、最該教的是什麼?
      我們的教育方向僅是為了求生存、謀生活?
      還是進一步能在生活中提升生命的內涵?

      燈,照在太陽、月亮、星星照不到的地方。燈,是人點出來的,點亮 心燈,改變社會,就從我們這顆真誠、善良、利他的心開始。

      日常師父是我們生命的導師,也是教我們點亮心燈的聖者。

      祝福所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導師。

      2008/04/19

      如何運用皈依、業果實踐善行

      八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日常法師開示於台北學苑

        在善行實踐過程中,當你觀察內心的時候,一旦偏重在煩惱上,從個別去看,怎麼努力,煩惱也對治不了,於是心灰意懶,心就沈下去了。碰到這種情況,要從整體去看,當我們看到整體的時候,內心就提起來了。
       
        今天晚上善行班,我把我所體會到的幾點,先做個拋磚引玉的說明。理論上,我們曉得,學完了理論必須實踐,可是實踐的時候一定是面對不同的境。我面對的 境跟各位面對的境,實際上的內容差別很大。我沒辦法真正體會你們面對的境,如果以我所對的境來講,對你們又有隔靴搔癢之感,不過,我可以回想當年我是怎麼 走過這一條路,所以多少把我以前或者現在所體會到的提供你們參考。

      以下連載於福智之聲第90-93期

      論語摸象記

      論語摸象記」本刊曾於八十三年五月起連載,自學而篇第一章,及至八十四年五月為政篇第二章止,因故暫停。感謝南海寺僧團整理師父講稿,而能於本期起恢復連載。以下是師父開示講說緣起:

        《論語》是孔子的門人把他們老師的教育,乃至於同學間互相斟酌往返學問的內容編輯而成的,數量上孔子的最多,內容上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儒家仁道的精神,即「文武之道,唐虞三代」的基本精神。

         孔老夫子,他是把所有中華民族的精華-儒家的基本精神,達到最究竟圓滿的一個了不起的聖人,中國人稱「大成至聖先師」。「孔門心法」並不是講一個道理, 而是要去實踐的,是身心性命之學,要真正在人生當中受用的。這要經過學和習,不是僅看文字可以懂得的,必須有直接傳下來的師長,以及具弟子相的學生。《論 語》分為二十篇,表面上看不出它的次第性,實際上有很婉轉的內涵,所講的都是師弟的親身體驗。弟子能夠恰如其分的把老師的教誡表達得非常完整,表示這個方 法很圓滿的傳下來了,從它傳遞的過程來看,這是最典型、最有成就的教育。

        學《論語》先從文字上去背,再在義理上反覆深入地研討,然後對境時去觀察,在內心中生起它相應的量,自然而然一遇境界,就能夠照著所學的來改善我們的人生。

        儒家思想的傳承,自孟子以下本已混淆,更為秦火摧殘,後來就迷失了。後代一些佛門大德,像藕益大師乃至印光大師,透過他們對佛法的認識去看儒家思想,才體會出它的博大精深,暗暗通於佛法。因為儒家重點在於世間法,生死問題孔子罕言。

         所謂「暗暗通者」,只是相似部分,佛法則世間、出世間無不包括,無不圓滿,所以永遠是最高明完整的。儒家思想本是大漢民族所孕育出來的人類精華之一,既 可作個人立身處世的修養原則,又可作為學佛的基礎,尤其是大乘佛道,基礎安立了以後,再一步步向上提升。我所學的《論語》,說不上什麼來源,主要是佛門中 師友的引導,互相的研究推敲而漸漸體會,本文可以說只是瞎子摸象的一點心得罷了,本野人獻曝之忱,提供參考,並祈望十方大德指正!(摘自福智之聲第132期 論語摸象記(十四))

      以下自福智之聲第132期開始連載

      2008/03/13

      以卵擊石 石破─萬人同心建校

      如證法師說:「當年籌設小組到教育部備詢時,師父說:『聽完各位的意見,更堅定我們要辦大學的決 心。』並在事後對參與的幹部開示:『只要我們有一點突破,人類就有希望,我們是以卵擊石,石破!』師父考量的是這件事對人類心靈層面的影響、永恆的價值, 記得師父還說過:一件事情不是看難不難,是該不該、值不值得,如果有價值,就應該堅持下去!由 於師父的睿智與遠見,把許多世間認為不可能的事都實現 了,譬如慈心、文教事業、教育園區的開創,利益了無量無邊的有情;所以『福智學院』不只要成辦,還要一代一代傳下去,因為這是師父的心願,也是眾生的希 望。我們在此時大因緣實際參與或透過祈求、供養,加入殊勝的共業,我們的無限生命也會在這個傳承裡面,不斷的學習增上。」(more...)

      2008/02/03

      福智廣論研討班



      福智團體創辦人——日常老和尚致力弘揚宗喀巴大師所著的《 菩提道次第廣論 》,設立福智佛教基金會,推廣「廣論研討班」,其目的是要幫助眾生得到清淨智慧、引導心靈的成長與提升,由心的淨化,獲得智慧與快樂。

      欣樂而隨喜,一切眾有情,息苦諸善行,得樂諸福報。
      今於怙主前,筵眾為上賓,宴饗成佛樂,普願皆歡喜。

      最新資訊詳見福智全球資訊網
      每年3月及9月開新班,歡迎您報名參加!!

      透由學習,讓我們的心更有力量,面對一切.....

      我懇切的告訴諸位:我從我的師長及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教授得到太多太多的好處!所以才會盡心盡力的介紹給出家眾和在家眾!真希望你們一起品嘗甘露法味, 而後改善自己努力增上!現在我敘述一位廣論學員的心聲供諸位參考,這一位同學工作很忙碌,身兼數職,但是他對「佛法」很有好感,對廣論更是好樂,我問他: 「你為什麼能在百忙之中讀廣論呢?」他的回答是:他目前經營的事業當中,管理的理念,最精華的部分都在廣論中,他把廣論說的道理用在生活上,結果走得一帆 風順。諸位,佛法把世間的真相說得淋漓盡致,特別是人對境時的起心動念,你們不妨努力,會有不可思議的感受!
      『菩提道次第廣論』的殊勝
      諸 位!修學佛法,以遠程看,究竟的是成佛,但成佛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,大家一聽這數字,心就冷了半截,實際上,真正的問題,不在時間的長短而在內容的 好壞。若是壞事,即使一剎那也如坐針氈;若是好事,即使長時期也值得等待,三天、三年、三大阿僧祇劫,甚至無量阿僧祇劫也不怕啊!因此並不是一口氣立刻修 得佛道、證得佛果,而是要步步增上,這就是廣論教授最美妙的地方。
      以近程的利益來看,假若能深入學習佛法,並且運用得當,即能改善生活的品質,擺脫命運的束縛,明朝袁了凡先生的「立命之學」即是明證。了凡先生遇見一位精 通命理的孔老先生,為其卜算命運,纖細皆驗,使袁先生更加相信進退有命,遲速有時,從此澹然無求,終至悠悠放任。後來又遇精研禪學的雲谷法會禪師,為其曉 以儒家思想、佛法義理,使袁先生將往日之罪盡情懺悔,積極行善,從此戰兢惕勵,終至所求必應。諸位是不是也希望改善命運?時值末法,這本《菩提道次第廣 論》統攝佛法圓滿的道理,你忍心把它束諸高閣嗎?
      這本書之所以殊勝圓滿,是因為它是由世尊傳承下來的,圓滿的師承需要三個條件:第一、由佛連綿不絕地傳承,第二、理路內容完整無缺,第三、延續傳承的祖師大德都是有修有證。因此這本書的教法是悲智雙運互相攝持,經得起千錘百鍊的。
      設立研討班的意義
      各位是否生起欲學心呢?我覺得自己的根性僅在「學法」的階段,不夠格「說法」、「弘法」,因此,我建議大家向財團法人福智寺弘法中心洽詢,加入「廣論研討 班」。之所以設立研討班有其深遠的意義,各位是否有這個經驗?如果獨自研讀書籍,雖然書的內容很動人,但總覺得印象模糊不夠深入,如果與人切磋研討,甚至 各抒己見愈辯愈明,最後通曉文義刻入心板!這是第一個意義。各位是否有過這個感覺?雖然想學佛,但總被俗務纏身或為世間朋友牽扯,而力不從心甚至退怯不 前!如果加入研討班,看到圈子裡同行善友對佛法的好樂心、精進心,自己怎敢放逸懈怠呢?無形中團體就對我們起了保護作用,這是第二個意義。各位對「業」是 否真實的認識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應該能了解:今天能學習研討是宿生努力的結果;而今日認真研習是往後繼續學習的因。更重要的,只要我們如理如量的努力, 所謂「感應道交」,一定感得佛菩薩攝持,使我們今生修學順利,來生在佛法團體裡,這是第三個意義。
      各位加入研討班後,第一輪研讀時,聽懂了會很歡喜,這時,播下善根種子,不要停,要繼續灌溉施肥,一直到開花結果為止。這是我自己多年學佛的經驗,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殊勝內涵真是美不可言,這個寶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,希望我們都能用心探索,嘗到甘露法味。
      本文摘自 「菩提道次第廣論」簡介 日常法師講述

      聽真如老師導讀《廣論》──記2016冬季心靈提升營!──福智之聲第230期
      《廣論》是什麼?跟我有什麼關係?讀了有用嗎?福友們的三個疑惑,
       真如老師一次解答!
      • 上師期勉──摘自福智之聲第194期
        認真學廣論、歡喜學廣論、堅持學廣論,這是師父最歡喜的事,我們是廣論大家庭。
      • 當企業人遇到師父 ( 福智之聲第186期)
        美國北加教室位於高科技公司雲集的矽谷。二○○九年一月下旬,針對企業界夥伴成立廣論研討班,四十多位研討班學員們在三個多月的課程中,紛紛感受到廣論的 智慧和震撼,打破以往對佛法的迷思,皆感到佛法不再是生硬艱澀的文字,而是亙古不變、合乎人性及可實用在生活上的智慧箴言。本文摘錄學員分享「聽聞軌理」 的數則學習心得...
      • 醫生作家 侯文詠 重人文淡名利 放大生命格局
        侯文詠以「福報甚大」來形容自己的學佛歷程。
      • 歡喜心集──當科技人遇見佛法
        因為遇到了日常法師,這群科技人才有機會用自身所學來造善業,無論是餐廳的成立,或是App的建立,都不是為了自身利益,想的都是如何推展十善社會,讓更多人接觸佛法。歡喜心集聚集了許多同行善友,一起實踐師父的理念,渴望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美麗新世界。
      • 聞多思廣修行深 ──愈學愈快樂 ( 福智之聲第188期)
        岡田健師兄是日本人,在日本一家橡膠產品公司當工程師,負責開發體育運動用品。他因為看到朋友學廣論以後,心情越來越好,所以很有興趣,想知道朋友的師父到底有甚麼力量?後來透過一位台灣朋友介紹他上廣論研討班...
      • 外籍看護的璀燦歲月 (福智之聲第189期)
        「噫!她不是越南人嗎?怎會背佛經!」剛來台灣只會說中文「你好」的艷貞,因一場憶師恩法會,生命方向徹底轉彎,讀了兩年廣論的她,已能認識菩提道次第廣論大部分的文字,還可讀誦地藏經、法華經、大般若經…
      • 菩提道次第廣論在民眾醫院生根記事(上) (下)
        91年,院長在無預知狀況下,接到菩提道次第開課通知上課,她太驚訝了,她並無接觸亦無報名,怎會要她去上課呢?此時接到屏東地方法院李庭長電話,乃是庭長為她報名的,庭長認為這麼好的佛學研習課程應該推廣出去...
      • 「真實」佛弟子──福智之聲第211期
        我如何由佛學的門外漢,到能克服學佛障礙,到熱心引介醫師朋友及護理、技術師同事來學佛呢?
      • 捨與取之間──福智之聲第190期
        企業營一結束,他立即報名廣論研討班,如今已歷經一 年。在這一年當 中,林師兄幾乎是每星期都要從國外坐飛機趕回來上廣論,在班長的記憶中,他只有一次因為天候不良,飛機無法正常起降而缺課。
      • 殊勝的廣大供養──福智之聲第192期
        學習廣論一年多來,深深感受到師父、上師和三寶的無比恩德,從個人心靈的提升,進而改變了我的生命,內心充滿喜悅和歡樂,一心想把這麼好的佛法宣揚給周遭的親友了解,引導他們跟師父親近,一起來學習廣論。
      • 《全國第一位盲醫師》用心診斷 蘇建銘給病患正面力量──自由電子報
          相信您一定在福智-憶師恩法會的讚頌團中、在國家音樂廳的福智讚頌發表會中,見過蘇醫師在台上唱讚頌的身影,也或許您就是蘇醫師的福智廣論班同學。蘇醫師的努力、樂觀、不被打敗的精神~都值得你我學習....發現東方海倫凱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