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裡記錄UG99修習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點點滴滴!

Universal Generation 99 googol...

心隨法轉,勝解力行,心法相應,究竟菩提。

涓涓法音傳十方,謙謙如水受法義,
壯麗人生惠施德,及興隨順供三寶。

2009/02/25

迴向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44L9~P45L4
2.下次上課預習P45L5~P47L10
3.2009年尊貴 蔣孜曲傑仁波切蒞台弘法 《菩薩戒品釋》
4.新班招生義工蒞班宣導,分享學習廣論後的生命轉變。
2009春季廣論研討班招生報名表:北區 中區 南區 北區教師班

【◎ 迴向支者,「所有禮讚」等一頌。以上六支善,表舉所有一切善根,悉與一切有情共同,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,永無罄盡。】
最後一支是迴向支。十大願王一共有十六個偈子,前面的請師住世、請轉法輪、隨喜、懺悔等,這些都只有一個偈。而單單迴向一支就有五個偈子,每一個偈 子都有特別的意義。前面一共有六支善,就是禮敬、供養、懺悔、隨喜、請轉法輪、請佛住世,一共六支。把這六支的善根(也可以說總攝一切的善根),與一切有情共,不是僅僅為自己,要把所做的善根迴向給所有眾生,希望他們得到利益。世間常常有這種現象,遇到親友生病時,會去做一點功德,希望他的病趕快好;乃至 於做父母的人希望兒子好好念書,希望他聰明一點,做很多善事,希望他考上好學校,這個都是種了善根迴向給別人的例子。現在要把所做一切善根迴向給一切眾 生,希望他們都得到無上菩提,而且要以猛利的意樂來迴向,只有迴向大菩提才是永無罄盡,這樣的善根才會永遠用不盡;這與我們平常做了一些功德迴向給別人, 往往只能得到一點點好處相比,是很不一樣的地方。所以迴向的對象是一切眾生,迴向的目標是要成就無上菩提。
【此中禮敬、供養、勸請、請白、隨喜五者,是為順緣,積集資糧;悔者是除違緣,淨治罪障。隨喜支中一分,於自造善,修歡喜者, 亦是增長自所作善。其迴向者,是使積集、淨治、長養諸善,雖極微少,令增廣多。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,終無窮盡,總之攝於積集、淨治、增長無盡三事之 中。】
其中有五樣是順緣,也就是積集資糧;悔支是除違緣、淨除罪障。隨喜支當中可以隨喜別人,也可以隨喜自己。對自己做的善事去隨喜,可以把所做的善業增長,這一點很重要。我們有時做了一件壞事情,心裡會隨喜,很得意,做得神不知鬼不覺,實際上惡業卻不斷增長;反過來如果做了件好事情去隨喜的話,善業也會不斷增長,這一點我們應該了解,所以特別地解釋一下。第七支迴向的意義是使我們所做的淨除罪障跟積集資糧所生的功德,不斷地增長。雖然是很少的一點,透過迴向可以使它增廣,變得無量無邊。這種好的善淨之業,就算是已經感果快用完的,由於迴向的關係,就能增廣而變得無窮無盡。所以這七支總結起來可以分成幾 個:淨除以前的業障違緣、積集資糧、最後這一切功德還要使它增長,乃至無窮無盡。七支行願有這麼大的功德,只看我們能不能如實的去做;在世間大家都希望求 好,實際上沒有比佛法更好的,也可以說唯一真正究竟的只有佛法。   
【◎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,供曼陀羅,應以猛利欲樂,多返祈禱,謂「維願加持:從不恭敬善知識起,乃至執著二種我相,所有一切顛倒分別,速當滅除;從敬知識,乃至通達無我真實,所有一切無顛倒心,速當發起;及其內外一切障緣,悉當寂滅。」】
經過這樣集資之後,我們所觀的資糧田(也就是皈依的境),一定能夠明顯。顯現了以後要先供養,曼陀羅是梵文,就是諸佛的住處,或者稱為壇城。我們一 般的供養,不管是供水、花,乃至於很多東西,那都是很有限的。現在我們供曼陀羅就是把三千大千世界都觀想成佛的淨土,實際上這裡就是釋迦世尊所攝受的國 土,把所有最好的東西全部拿來供養,而且以猛利意樂,在佛的面前多返祈禱。 
所祈禱的內容總共有三樣:第一個是淨除罪障,唯願世尊、諸佛菩薩、龍天護法等等來加持我。我們有些什麼罪障呢?依照著修行的次第來說,第 一個要親近善知識,然後一步一步深入,到最究竟圓滿時能夠棄捨人我執、法我執;反過來說,如果我們剛開始不親近知識,乃至到最後不能淨除人我、法我二執, 這就是我們修行道次的障礙。所以這裡祈求加持,希望我們能夠從頭開始一步一步深入,對於過去由於無明而衍生的煩惱,以及由於煩惱而造的業,能夠很快速地淨除。接下來是積集資糧,從最開始親近恭敬尊重知識,一步一步上去,乃至於能夠通達二種無我。以前都是無明,現在希望能夠正知,所以祈求一切無顛倒心能夠很 快發起。發起了這個心,當然就會去造作善淨之業,也祈求其它裡裡外外的障緣全部消失。內障通常就是指我們內心當中的煩惱,不認識真相;外障則是外在的因素令我們有很多不順利的情況,這都是修行上必須要克服的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44)
  • 完結時共作軌理者。由講聞法所獲眾善,應以猛利欲心迴向現時究竟,諸希願處。若以是軌講聞正法者,雖僅一座亦定能生如經所說所有勝利。
  • 里仁失車記
    經過了一段時間,師長的指示下來了:「對方已經完成了偷盜業,如今又將造作一個勒索的惡業,所以絕對不能付他贖金,否則會助成他新造的惡業,為了要幫助他,首先要讓他把車子送還給我們,至於錢的問題,既然對方想要錢,表示他有此需要,我們可以送給他。」師長同時表示僧團將會回向給竊車集團。盧師兄非常讚嘆佛法的高明,佛法的中心是慈悲與智慧,完全為對方無限生命的苦樂著想,世間一般的做法一定是以自己的苦樂為主,以讓自己損失減少為原則。
  • 廣論點亮癌末的歲月
    當他聽到師父錄音帶裡講到:「某人哪!你到底在忙什麼?等到死亡到來,兩腳一伸,什麼都來不及啦!因為什麼都沒修。」這句話把他打醒了,他打從內心深深的 懺悔。他好慨嘆大學時也參加過佛學社,可惜沒有碰到善知識,自己依文解義,雖然知道佛法很好,可是一路忙著讀書、看診、發表專業論文,總覺得退休以後再學佛吧!推延懈怠誤了自己,到現在已經感了苦果,誦經持咒、淨罪集資都來不及了!

2009/02/18

懺悔與隨喜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42L11~P44L8
2.下次上課預習P44L9~P47L10

【◎ 悔罪支者,「我昔所作」等一頌。依三毒因身等三事,其罪自性謂我所作,此復具有親自所作,及教他作,或於他作而發隨喜。總攝一切說「諸惡業」,應念此等所有過患,悔先防後,至心懺除,則昔已作,斷其增長,諸未來者堵其相續。】

偈頌是「我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。」三毒就是總攝一切煩惱,煩惱的根本是無明薩迦耶見,或說為我執,我執有人我執、法我執兩種。然後從這個上面生起煩惱,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毒,由於三毒策使身語意造種種的罪業。這個罪又分幾部分:自己作,或者教別人作,或者不是自己作也不是教他作,而是別人作了我們去隨喜,這些罪都是一樣的,在戒律裡邊說得很清楚。比如說,我們指使別人,即使只是作一個很小的小動作,好比門 口有一隻小蟲,教別人去把它弄掉,就這樣手一指,如果你有傷害它的心,然後教另外一個人去作,當這隻小蟲被殺死的時候,教的人跟殺的人犯一樣的罪;因為你有殺的意樂,只是透由別人去作而已。現在世間上面有很多人不知因果,自己不出面,教別人去作,還覺得很得意,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冤家傷害了,實際上罪 是一樣的。真正從心來看的話,你的罪比去作的人還要糟糕。因為你心裡拐彎抹角地生這種傷害之心,去作的人還沒有這樣的心。   

所以我們真正了解了佛法因果的原則以後,自作固然不可以,教別人尤其不應該,乃至於別人作我們去隨喜他也同樣不可以。隨喜有幾種,在 我們的周圍經常會發生,比如說,我不歡喜某人,平常我不一定會去傷害他,可是如果他今天吃了一點小苦頭,我在旁邊就會暗暗地高興,覺得這個傢伙活該。我們會不會有這種情況?如果有,那我們也是犯了罪。反過來說,假定人家有好事情,我去隨喜的話,那也是不必用太大的功夫就可以集最佳的資糧,這是我們應該了解 的。現在這個地方所說的諸惡業,是總攝所造的一切惡業。   

我們應該多去思惟觀察這些罪惡的過失禍害,了解了以後,自然會產生追悔之心--自己怎麼做這麼差的事情!對以前的所作追悔,眼前絕對不作,將來要防護,這個才是真正的懺悔。否則的話,就算你眼前覺得後悔,如果將來不防護,那這個懺悔沒多大效應,在本論後面會很認真地告訴我們這一 點。因此要很至誠懇切地從心裡覺醒,把以前的錯誤拿掉,使得以前已作的不再增長,沒有作的不要再作,這個才是懺悔的意義。

【◎ 隨喜支者,「十方一切」等一頌。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修習歡喜,猶如貧者獲得寶藏。】

隨喜支的偈頌是「十方一切諸眾生,二乘有學及無學,一切如來與菩薩,所有功德皆隨喜」。隨喜就是看到有好的事情,我心裡也隨著一起讚歎歡喜。有時不但心裡面歡喜乃至於嘴巴會去讚歎他,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內心當中對他產生這種歡喜的心情。這裡的五補特伽羅包括所有的眾生(就是凡夫)、二乘的有學、無學、 還有如來跟菩薩。也就是說我們凡夫是一類,還有修學佛法的小乘、大乘行者。小乘當中有很多是有學,就是預流果、一來果、不還果的聖者,他們還在因位當中, 沒有證得小乘的究竟果位,所以稱為有學;無學就是證得阿羅漢果,所以小乘當中也分兩類。大乘在因位當中是菩薩,果位就是佛陀。佛、菩薩,乃至於二乘行者, 當然他們的心念、行為都是好的,即使凡夫也有好的,所有凡是善的,我們都去隨喜。   

隨喜到什麼程度呢?要像貧者得寶,就像窮人得到了寶藏一樣。這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,我們平常因為只管自己,自己得到了好的很高興,別 人得到了好的就嫉妒。現在要怎麼辦呢?看見別人得到好的,自己就像窮人得到寶藏一樣,從內心當中去歡喜,絕不是嫉妒。平常我們自己要得到好的,花了好大的 努力都不一定得到;現在別人努力了,我只要去隨喜,得到的功德也像他努力得到的一樣。所以很多經論上面,特別是宗大師非常強調這一點,我們不要用太大努 力,只要去隨喜就可以增長這麼大的功德。我們眾生就這麼差勁,也可以說,就這麼沒有福德,最好增長福德資糧的機會放棄了,自己還覺得腦筋好,還覺得聰明, 最顛倒的莫甚於此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44)

  • 行到水窮處
    辦公室一片同聲附議,都贊成她跳出婚姻的苦海。她的娘家人,經歷了久年糾纏,也早已力乏,竟然希望我幫忙處理,她本人也希望我表示意見,我感到十分為難困 惑,為什麼是我?—「因為妳學廣論。」 義工日到學苑,心中仍被這事牽掛著,到底要怎麼幫她呢?到佛堂禮佛經過辦公室,一眼看到曾輝煌師兄,就是他了!我 也需要請求別人幫助。於是我帶著請求 的神色,貿然向曾師兄敘述了事情經過,曾師兄聽完,開口第一句話竟然是:「去佛前懺悔!」我呆住了,別人的事為何要我去懺悔?
  • 劫後餘生念師恩
    同行們亦非常不忍我受的苦,再加上醫生屢次表示不甚樂觀,因此她們幾天來不斷為我誦經,祈求懺悔,為我做廣大供養。到了第四天早上,主治醫師觀察我的氣色 很好,認為管子可以拔掉一些。當時我內心非常高興,一直祈盼到了十一點多,嘴中的氧氣管及插在心臟的管子才被拔掉,頓時感覺身上的痛苦減輕了三分之二。護 士告訴我昏迷了將近三天,昨天早上心跳不規律,心臟被電擊了幾次。聽她這樣說明,我內心非常震撼,回想在這昏迷的三天中,我完全沒有見到或憶念到佛菩薩、 師長和同行,如果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,我會去到哪裡?我不斷的思索這個問題,愈想愈恐怖、害怕,內心慶幸有三寶救護,否則,此刻我究竟會流轉到何趣?
  • 隨喜功德無限大──日常師父開示
    《般若經》在〈福德品〉談到隨喜,修學佛道,特別是大乘佛道,真正重要的是福、智二資糧,福、智資糧必須互相為增上緣。先要有福德,然後以智慧作為基礎, 沒有廣大的福,大乘是走不上去的;當然福還要智慧來攝持的,兩者互相攝持,輾轉增上。而要積廣大的福,般若經上說明,隨喜可以積最大最大的福德,若能跟般若相應,隨喜的功德是無比的廣大。我們要隨喜什麼?例如做一件事情,你不一定要參加,參加固然很好,但是不能參加,你也能夠體會它的好處而去隨喜,這是最佳的積聚資糧。
  • 隨喜:思路決定你的一生──如證和尚開示
    為 什麼要多修隨喜?如果我們不懂得隨喜很多工作,就會變成我們的一種負擔,特別是又忙又累,工作超過負荷的時候。如果我們在做的過程中,生不起歡喜心,壓力 太大,有一天可能會爆掉。一旦爆掉,你會不敢再去面對,每天你都會像上戰場般恐懼。所以修隨喜非常非常重要,一開始我們就要學習修隨喜。...你們有沒有發現:思路不一樣,我們的生命就不一樣了?一種思路是:哇!到處都是金色的,到處都是美麗的世界;另一種思路是:生命裡好像沒有色彩,整個生命都是黑暗的。你們有沒有發現:一個人的思路,決定他的一生。
  • 拜佛與醫學禮佛方法及觀想

2009/02/11

修習七支以治身心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41L8~P42L10
2.下次上課預習P42L11~P45L4

【既安住已,歸依發心,決定令與相續和合。於前虛空明現觀想,廣大行派及深見派傳承諸師,復有無量諸佛菩薩,聲聞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。】

第四、安住以後,我們要先歸依、發心:我現在歸依是為了求無上菩提;當然也可以說我要解決生死輪迴,或者說我要求佛菩薩保佑等等,但這裡特別專指大 乘,為求無上菩提所以要歸依三寶。「決定令與相續和合」,我們的相續現在和合的是什麼呢?是「粗重煩惱」,所以要修行,就是要以三寶來取代它。平常我們理念上也有,文字上也懂,可是真正跟我們身心和合的還是自己的煩惱,所以整個修行要做的就是令身心相續與法和合。   

平常我們說不要急、不要急,的確,修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乃至於要多生多劫;但也不能因為說不要急,就懈怠放逸,吃飽了睡覺。我們內 心要非常地堅持,分秒必爭,要找正確的方法,努力做下去,那時候我們只注意自己當下是不是如法,其他的就不要管了,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特點。所以密勒日巴尊 者有一句名言:「慢慢修時,快快到」,並不是叫我們拖拖拉拉的,睡覺、吃飯、聊天,而是說我們修行心裡不要著急,不要躐等、不要求快,但對於該做的事情一 點都不放鬆,把握得很穩,所以外表上看起來是從容不迫,不會急燥,這個才叫慢慢修。結果則是「快快到」,比快的還要快,這就是我們應該注意的。   

前面說「令與相續和合」,怎麼和合呢?就是觀想明現廣大行派及深見派的傳承祖師和無量佛菩薩,也就是資糧田。平常我們拜三十五佛 或者精七共修時都是這樣,當唸觀想文時,內心中隨文作觀。真正修的時候,第一件事要觀想起來的,就是我們的資糧田,我們對著它發露懺悔,對著它祈求發願, 對著它歸依、請求加持……,這其中有很多深厚的意義,在這裡不細講。所謂教授的特點,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原則,自己照著去做。如果講道理,現在只是淺近的, 將來等到我們能夠體會到了深遠的道理,才會真的明白。

【又自相續中,若無能生道之順緣,積集資糧,及除逆緣淨治業障,二助緣者,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,亦難生起。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,攝盡集淨諸扼要處。】

「自相續」就是我們自己,如果資糧不夠,罪障未除,那不管怎麼努力修,還是修不起來的。就像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一樣,如果需要的條件沒有,怎麼做得成功?要燒飯卻沒米、沒水、沒火,怎麼燒?就算你有了米,沒水也不行;有了米、有了水,沒火、沒鍋子也不行,這些東西沒有一樣少得了的。只能說有一些東西 是必要的,有一些是次要的,最好是必要的、次要的都有,否則的話,必要的必不可少,這一點要注意。後面在「奢摩他」當中說,假定不具足修行的條件的話,就 算你修幾萬年,都沒有用。所以佛門當中有一句話「蒸沙煮飯」,沒米拿沙來煮,煮了半天還是沙,一點用場都沒有。碰到這種情況不要硬來,改一個方法,就是六加行法當中的第五個,要修七支(我們通常說七支行願)。七支行願能夠淨治自己的身心,這七支能夠統攝成淨罪、集資兩樣。我們之所以會學不上去,無非是罪障很重、資糧不夠,透過修這七支就能夠解決。   

關於這一點簡單地說一下。究竟修行的資糧是什麼,我們不一定能夠體會得到,可是到僧團來的人,大家都有經驗,就是剛來的時候會不太習 慣。這有兩種狀態:一種是會想家,覺得家裡的一切都很好;還有一種雖然不想家了,可是對寺院生活不習慣。第一種狀況就是跟佛法不相應,內心所希求的不是正確的佛法而是世間的那些東西,這是一個違緣。另一種雖然不想家了,可是對寺院的生活不太習慣,比如說我們這裡要學很多法器,要學很多經典、要背書。人家在梵唄唱唸,自己卻傻傻地一竅不通,那怎麼辦?只有努力地學。還有就算是你很想學,但是學不來,怎麼辦呢?只有不斷地練,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,只要你肯不斷 地努力,自然慢慢就會有改善,這個就是集資部分。我之所以這樣說,是希望大家比較容易地用這些實際上的狀態來衡量自己。這個在藏系稱為七支行願,在漢地就 是十大願王,這是我們早晚課每天都唸的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41)

  • 供養三寶大福田 集資淨罪福智行──如證法師開示
    以前我做供養也沒感覺,供養時就拼命想、想、想,想了老半天,也沒什麼感覺。可是供養的時候,一尊佛、一尊佛, 我很認真的念,觀想阿彌陀佛的世界,已經看到這香在祂的世界裡圍繞著,祂已經看到了。我每次都這樣想,很多次以後,有一次真的突然就有了感覺,感覺到佛菩 薩真的感受到了!所以不是一開始觀想就能夠現起感覺,但是你願意這樣去認真觀想,資糧夠了,那個感覺就會現起。所以,佛講思跟思已業,並不是你一開始想就 有這個東西呈現,你必須很認真去造作,剛開始也許不會有,但是每一次都很虔誠,等到你業障突破了,自然感受就會不一樣,而且即使你想的時候沒有這些感覺, 佛菩薩同樣是感受得到的。
  • 農產加工 更上層樓
    長途的奔波中,他可以凝思比對自心,一天下來,普賢行願的七支自己作了幾支。當變化球應接不暇時,他告訴自己正好練習「孝子心」,所以也不再抗議或抱怨, 只要團隊順利成辦即可。事情多,身體累時,他用練「大地心」作自我策勵,心力拉一下就可以承擔而不視為負擔。路上很累時,想到他正在做利他的事,有資糧可 以回向做供養,疲累指數就降低一些,對比一年多前剛進法人的心態,實在不可同日而語,真感謝有食品加工這個工作讓他可以契入法人事業來淨罪集資,同時為有 機農業的永續而開展的蔬果加工也因為農管、商管的配合而更上層樓囉!
  • 資糧田──《供養上師儀軌》資糧田圖解
  • 留給我們坐的資糧田空位

2009/02/04

攝彼等義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40L11~P41L7
2.下次上課預習P41L8~P43L12
3.新春活動心得分享

【◎ 第六、攝彼等義者。世遍讚說尊長瑜伽教授者,應知即是如前所說。若一二次,修所緣境,全無所至。若是至心欲行法者,須恆親近,無錯引導,最勝知識。】

一般來說,凡是真正修行佛法的人,沒有一個例外,都特別重視「尊長瑜伽」(也稱為「上師相應法」,就是怎樣才能跟師長相應的教授),也就是前面所說 的這些道理,一開始就要很認真努力的修習。如果只修一、二次,就算有一點小小的感覺也沒有用,何況不修、何況不知!因此,真正要修行的人,必須恆常親近能夠無誤引導我們正確修行內涵的善知識,不能像前面說的親睦無常,今天來一下,明天就沒有了,這是要避免的。必須咬緊牙關,生生世世走下去,不到成佛不罷休。

【我等煩惱,極其粗重,多不了知依師道理,知亦不行,諸聞法者,反起無量依師之罪,即於此罪亦難發生悔防等心,故應了知如前所 說勝利過患,數數思惟,於昔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諸罪,應由至心而悔,多發防護之心,自應勵備法器諸法,數思圓滿德相知識,積集資糧,廣發大願,為如是師,乃至未證菩提以來攝受之因。】

這是我們現在的狀態,所以前面說我們應該具有病想,病想如果沒有,後面的東西就談不到了。照理說,如果了解自己在煩惱大病中,一定是急著要解決自己的煩惱毒病,因此就會找善知識,求療病藥;但麻煩的是我們都不了知依師道理。身心上有這麼嚴重的病,但是並不了知,這是無知;退一步來說根本不認識煩惱, 即使知道了,也不曉得去依師。不但如此,本來依師聞法是淨除罪障、增長資糧的,現在我們聞了法反而生起很多依師的罪。原因很多,最主要的是對善知識不能生起「敬」、「信」之心。假定我們聽了法以後能夠淨化煩惱,那信心就生起來了,恭敬心也生起來了,但我們往往做不到 這一點。更糟糕的是對於依師之罪,既不能追悔,也不能防護將來不再犯。我們想一想,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狀態?我自己有沒有這種狀態?在我周圍有沒有這種狀態 的人?如果能很認真地觀察,我們就有機會去想辦法不斷地改善、提升。所以對於前面所說親近的勝利和不依的過患,了解之後還要數數思惟,以前沒有做好的,趕 快好好地努力。    

我們眼前真正要努力的,就是「勵備法器諸法」,「勵」表示非常努力地使自己成為法器;為了使自己成為法器,要不斷地思惟圓滿德相的善知識,並淨化自己的罪障。可是我們現在感不到在善知識身邊,怎麼辦呢?唯有不斷地懺悔、集資,而且發大願--我是為求無上菩提,不但要解決自己的問 題,而且要幫忙一切人解決。正因為如此,所以我必定要認識自己內心的狀態。如果我們真的這樣想的話,平常起心動念就容易檢查得到。這些要做到什麼程度呢? 真正說來,在沒見到佛之前,一直需要善知識的攝受,我們因為過去沒有在這一點上努力,所以一直受惡友影響,陷在生死輪迴當中。

【若如是者,不久,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,及求知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。】 

所以我們心中常常要發願學習《大般若經》中的常啼菩薩,和《華嚴經》中的善財童子。常啼菩薩的特徵是「志力希有」,善財童子的特徵是「不知厭足」。我們為了求具足圓滿德相的善知識,應該發最大的願,要有最大的能耐;而且不要厭足,不要碰到一點點,就覺得可 以了。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有很多障礙,前面一關一關突破了以後,就算我開始學了,還有一個障礙叫「得少為足」,就是才得到一點點,就沾沾自喜;而這個之前叫 「未得謂得」,還沒有得到,卻以為得到了。譬如我們學了《廣論》之後,非常歡喜這是大師的圓滿教法等等,可是實際上我們得到了嗎?還沒有得到,只是文字, 是甘蔗皮啊!你把甘蔗皮吃下去,自己覺得吃飽了,這是很荒唐的事情!所以我們要以這兩位大菩薩的行徑做為目標,即使眼前做不到,有了這樣仰望的目標在,就會自然推動我們,那時候我們就會心心念念注意身邊的善知識,然後和善友互相鼓勵、互相增上,若能如此,我們總有一天能夠爬得上去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40)

  • 日常法師法語書籤
  • 2009 朝禮法會 -- 如證和尚開示
    你們願不願意相信?這是文殊菩薩說的,希望得到快樂,一定要多造善業,大大的快樂來自於大大的善業,新的一年,要多造善業。物質界中所得到的再多,內心仍 然無法避免空虛;內心沒有填滿,則未能富足。如果這一年很認真的去造善業、觀功念恩,包括利他的事業,則這一年總結所為,內心會有一種深層的喜悅出現,這 種喜悅是無人可以帶走的,因為你會覺得這一年過得很有價值。
  • 全球金融風暴的因應 -- 如證和尚開示
    今天的因緣是:全球性金融風暴。這場風暴不只吹到金融界,所有就業人士,包括科技及企業等都受到波及。因此將用什麼心態因應金融風暴危機?或許這是你個人,也許是周圍的家屬或朋友的問題,不過都值得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