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裡記錄UG99修習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點點滴滴!

Universal Generation 99 googol...

心隨法轉,勝解力行,心法相應,究竟菩提。

涓涓法音傳十方,謙謙如水受法義,
壯麗人生惠施德,及興隨順供三寶。

2008/10/29

具足弟子相感得善知識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28L2~P29L1
2.下次上課預習P29L2~P31L8
3.98年教師營報名簡章

【◎ 第二能依學者。《四百論》曰:「說正住、具慧、希求為聞器,不變說者德,亦不轉聽者。」《釋論》解云:「說具三法堪為聞器。若具其三,則於法師所有眾德, 見為功德不見過失。猶非止此,即於聽眾所有功德,亦即於彼補特伽羅,見為功德非見過失。若不完具如是器相,說法知識雖極遍淨,然由聞者過增上故,執為有 過。於說者過,反執為德。」是故縱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,然於其師亦難了知。若知彼已能親近者,必須自具是諸德相。】
這是很重要的概念,做弟子的需要具足正住、具慧、希求三個條件,這三個條件具足了才是一個法器,才真正地能夠跟著善知識聽聞,進而依聞、思、修的次第漸次增上。如果具足了弟子相,那麼對於說法師所具的種種功德,就會看得見,否則只會看見過失。
【◎ 其中正住者,謂不墮黨類,若墮黨執,由彼蔽覆不見功德,故不能得善說妙義。如《中觀心論》云:「由墮黨惱心,終不證寂靜。」墮黨類者,謂貪著自宗,瞋他法派。應觀自心,捨如是執。】
墮黨類是指對於自己所執持的,很貪著、放不下,對別人的很排拒。正住是指內心當中不會對自己歡喜的就執著,對不歡喜的就排斥,比如:他講的東西配我胃口就可以,不配我胃口就不行。這一點非常重要,因為覺得配自己胃口的是什麼東西呀?就是無始以來的習氣--我,而所講的法真正地說起來,一定是對治這個 「我」的;我們最嚴重的致命傷就在這裡,所以正住是非常重要的。因此下面引論說明,假定我們內心有這種錯誤,墮在黨執的煩惱當中,則不管聽多少、講多少都沒有用,絕對不可能得到佛法真正要告訴我們的究竟好處,這個好處就是寂靜--解脫煩惱和業的束縛。   
墮黨類的行相,其實我們只要仔細反觀自己的內心就清楚了。比如平常與人辯論的時候可以稍微檢查一下,內心當中是在保護自己、為自己找種種藉口嗎?是為了爭勝嗎?當然剛開始的時候也許我們不一定清楚,但只要照著本論一步一步學下去,到後來特別是中士的部分,對於自己內心當中的煩惱就有很清楚、很明白的說明。說來說去一句話,學了以後要反觀內心,但是因為我們剛學的時候不太清楚,所以才要切磋、琢磨、研討。最重要的是,千萬不要在研討過程當中做文字遊戲,忘掉了初衷,就是希望認識了文字以後馬上去反觀自己。所以正法時代人的特徵,是有不懂之處要弄清楚,弄清楚了馬上回過頭來反觀自己,而不是在文字上面空轉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
【◎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?雖能正住,若無簡擇善說正道、惡說似道,二事慧力,猶非其器。故須具慧解彼二說,則能棄捨無堅實品取諸堅實。】

這樣就夠了嗎?還不夠,還要能夠辨別正說跟似說。有很多話講起來很動聽,也蠻有道理,但是是錯的,這叫惡說似道,實際上是最糟糕的。所以世尊曾告訴 我們,破壞佛法的不是外道而是相似法,末世佛法就毀在這個上頭。那時候必須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辨別,這是第二個具慧。有了這個條件,我們才能夠捨掉不實在 的,而取真正實在的。   
但是我特別要說明:有時我們強調要智慧決擇,表面上好像很有道理,實際上沒有實在的信心,這個沒有用;可是也並不是叫我們盲目地信從,這也是不可以的。所以佛經上說有兩點對我們非常重要:一個是信為能入,真正進入佛法之 門,除了信沒有第二條路;但是單單信不夠,還要有智,智為能度,跨進去了以後,還要親自驗證。真正有了這個條件了以後,淨信心就生起來了,這時候才能夠捨棄自己的執著。   
要捨棄自己的執著非常難,我感覺到自己以前表面上在學佛,實際上學的是「我」。這話怎麼講呢?我看或聽了佛經,然後透過我自己的看法解釋經義,最後都是我自己的道理,於是學來學去「我」是越來越大,這是最嚴重的一個致命傷。所以具慧之前為什麼要正住呢?因為我們一開頭學的時候,總歸是配我胃口的就歡喜,不配我胃口的就排斥,對這個要認識清楚,把它拿掉,拿掉了以後才談得到判別善說正道、惡說似道,所以正住、具慧兩樣非常重要。
【若念僅具二德足耶?縱有此二,若如畫中聽聞法者,全無發趣,仍非其器。故須具有廣大希求。】
單單這兩個還不夠,如果自己聽法就像面對畫像一樣,內心沒什麼推動力,還是不行;換句話說要自己認真地去求,因為有希求才會來聽,聽了以後要弄懂,弄懂了以後你才去修,否則聽懂了以後不照著去修,這樣還是沒有用,這個不是聞法之器。
【◎ 是諸堪為尊重引導所有之法,應當觀察為具不具。若完具者應修歡慰,若不具者須於將來能完因緣勵力修作。故應了知能依諸法,若不了知如是德相,則不覺察,由此退失廣大義利。】

像上面所說的幾個條件,具足了才稱得上是一個法器,才能夠接受善知識的引導,否則不行,所以應該觀察自己具不具足這些條件。假定具足了應該歡慰,「歡慰」是要修的,因為還要使這個力量增長。假定現在不具足,希望將來能具足,所以應該努力修作將來能夠達到這個果的因。總之,我們現在最重要的,就是努 力具備弟子相,認識了違緣之後,要慢慢淨除,並將順緣增長。因為這樣的關係,所以應該了解前面所講的道理。如果不了解身為弟子所應具備的條件,我們也無從 拿這個法來鑑別、檢查,也察覺不到自己哪裡出了問題。如此,雖然努力去修,結果不但得不到,已經有的還會退失,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。
關於所依善知識之相,以及能依學者之相,前面都已經簡單地說明了。最後有一些話我願意跟各位同學再互相勉勵: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,最容易 犯的就是學「我」。所以雖然形式上是在學佛,但是不知不覺當中,就把佛法透過「我」這個有色眼鏡去看,以這個標準去衡量,結果「我」就越來越增長,這是問 題的根本中心。這個拿掉了才談得到具慧和希求,這也有它的次第。我們現在真正要努力的就在這個上面,所以眼前下手的第一步,不外乎懺悔、集資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28~29)
  • 敬經帛之緣起(2002.1.2日常師父開示)
    希望大家看到這塊「敬經帛」的時候,不僅僅是拿來包《廣論》,或者類似的經論而已,最主要的就是你相應的時候,這塊「敬經帛」就代表非常非常不同的意義。 它提醒我們:我們學了這樣珍貴的佛法,對我們這麼有價值的東西,我們應該以什麼心態來處理,而且把這件事情透過學習,跟我們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。這是為什麼我每次開頭總是說成佛是苦樂問題,就是希望儘量的想辦法透過補充的方式,把日常生活與所學的道理連在一起,變成從心裡邊推動的力量,這個推動的力量對大家有無比的價值。
  • 營隊溯源憶師恩
    聆聽師父的開示錄音帶時,聽到師父的一段話:『若我們本身沒有具足佛弟子的條件,事業可能辦得很成功,但卻把佛法敗壞掉了。』這給我很大的警惕。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