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裡記錄UG99修習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點點滴滴!

Universal Generation 99 googol...

心隨法轉,勝解力行,心法相應,究竟菩提。

涓涓法音傳十方,謙謙如水受法義,
壯麗人生惠施德,及興隨順供三寶。

2010/04/25

修習念死勝利

◎ 第二、修習之勝利者。謂若真起隨念死心,譬如決斷今明定死,則於正法稍知之士,由見親屬及財物等不可共往,多能任運遮彼貪愛,由施等門樂取堅實。

現在看修念死無常有什麼好處,假定我們心裡真的能夠想著快要死了,譬如確定明天或今天就會死了,請問在這種狀況之下,你還會去忙世間的東西嗎?沒 有 一個人會去忙了。通常世間人曉得要死了,慌張得要命,非常苦惱,這個不是我們所要修的念死。修行正法的人,如果真正了解了一定會死,就會發現一個事實-- 死的時候周圍的親戚朋友乃至所有的財物,沒有一樣能帶得走,所以對這些帶不走的、對我們死的時候毫無意義的事情,就不會去貪愛了,因為它們對我們一點用處 都沒有,可是布施有很大的好處,於是本來非常貪愛拼命追求的,現在不但不會貪愛,反而願意捨出去,這就念死的特點,讓我們自然會這樣做。

講 個小故事,這是世俗一個譏諷的笑話。有一個人欠人家債不肯還,有一天債主找上門來,實際上他有很多錢,但他不肯還,兩個人就吵架。正在那 個時候來了一個強盜,他知道身上的錢保留不住了,就馬上把錢全部還給債主。這個故事多可笑!因為他曉得放在身上根本留不住,現在還掉了,就不欠債了。說不 定他還要放債,如果被搶了是搶別人的,會不會這樣啊?

這雖是個笑話,但是可以告訴我們,假定我們眼光看得遠大的話,應該會這樣去做。 世間人以為學佛法的人是迷信,實際上佛法是有正確的道理的, 只是我們的眼睛被蒙住了,看不見事實的真相;當真正看見真相的時候,一定會照著這樣的方法去做,不但能遮止貪,還會進一步去布施持戒。「施等」就是從布施 開始,還有持戒、忍辱、精進等等,這些才是真正堅固的、實在的利益,世間的都是虛假的、騙人的、不實在的。

如是若見為求利敬及名稱等世間法故,一切劬勞皆如扇揚諸空穀裡,全無心實,是欺誑處,便能遮止諸罪惡行。

當我們看見世間所有的東西都是虛假 不實的,沒有什麼意思,就像「扇揚諸空殼」。現在的人可能不太了解這句話,因為現在是工商業社會,而大師寫這本書 的時代,主要的是農牧社會,即使住在城市裡的人,也曉得民間的生活情形。民間收割稻子的時候,有的穀子是很實在的,但有些穀子裡邊是沒有米的,農家會用自 然的風,或者是用一種人造的農具來吹,凡是這種空殼的,一吹就吹走了。這個比喻世間的名利,就像那沒有米的空殼一樣,表相是有的,裡邊根本沒有實質上的東 西,都是欺騙我們的。了解了這個,眼前的種種壞事情我們就不會去做了,而且會如法去修行。

由其恆常殷重精進,修 集歸依及淨戒等諸微妙業,遂於無堅身等諸事取勝堅實。由是自能昇勝妙位,亦能於此導諸眾生,更有何事義 大於此。

這麼一來的話,就不會 常忙無關緊要的諸有的事情,而是很認真、精進地修善法。真正的微妙善法就是佛法,所以從皈依開始,這一切才是真正的、微妙的善 淨之業。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不堅固的,應以這個不堅固的身體去修實在堅固的事業。由於這樣努力的結果,就能夠使我們步步地向上,生生增上,一直到真正最奧 妙的、最殊勝的佛果,不但救自己,還能夠以這個道理去幫助、引導所有的眾生,試問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有意義的事情?能念死就有這麼殊勝的利益;不念死有這麼 大的過患,兩者一對比就比出來了。內容了解了以後,下面再以佛經來證明這個道理,因為佛弟子真正確信的是佛,能夠衡量的最標準的內涵是佛經,理論我們已經 了解了,還要有正確的標準去衡量這個內涵。

是故經以多喻讚 美,《大般涅槃經》云:「一切耕種之中,秋實第一;一切 跡中,象跡第一;一切想中,無常死想是為第一,由是諸想能除三界一切貪欲、無明、我慢。」

經裡邊以種種的比喻來讚美念死,現在就引《大般涅槃經》,這是大乘經典,而且是世尊最後要走時所說的經,通常涅槃前所說的經典是最精要的。經上說 耕 作者,所有的忙碌,無非是為了秋天的收成;一切的足跡當中,象的足跡是第一,這是用外境來比喻:一切的思惟觀想當中,最重要的是無常死想,因為由於這樣的 想法,能使我們不造種種惡業。惡業是來自對三界當中的一切貪愛。煩惱的根本最主要的是無明,在無我之上執著我是真實有的,也因此自然就會生起慢心,對喜歡 的就會去貪,貪不到就瞋,而不了解真實相就是癡,因此造作惡業;然而只要無常想生起來,這些都可以擋住。

如是又 以是能頓摧一切煩惱惡行大椎,是能轉趣頓辦一切勝妙大門,如是等喻而為讚美。

「死念」就像是一根大鐵椎,可以一下子把我們想了半天沒辦 法解決的東西敲破;雖然我們的煩惱非常重,這個死念一旦提起來,就能把它破除。不但惡的破 除,而且能夠當下使我們造種種勝妙的善業,所以以種種的比喻來讚美它,這是《涅槃經》所說的。

《集法句》中亦云: 「應達此身如瓦器,如是知法等陽燄,魔花刃劍於此折,能趣死王無見位。」

《集法句經》是很多聖者把世尊平常教誡的話,一點一滴集錄起來 的。這部經也說:我們的身體就像瓦器一樣,隨便一碰就破掉了;所有一切世間的東西也都 如同陽燄一般。陽燄就是夏天天氣很熱的時候,你到馬路上向遠處看去,會覺得好像有水在流動,實際上根本是虛假的。世間所有的現象,無論你覺得快樂或痛苦 的,實際上根本是虛假的,這個道理我們要了解。而這些猶如魔花、刃劍,或者呈現好的相狀來引誘你,或者用恐怖來威逼你;假定你死念真正生起來,它們就騙不 了你。既然不被這些所引誘,就「能趣死王無見位」,業是我們自己造的,我們造了善業、淨業就能跳脫生死輪迴,死王(就是閻羅王)就找不到你了!這就是念死 真正殊勝的利益。

又云:「如見衰老及病苦,并見心離而死亡,勇士能斷如牢家,世庸豈能遠離欲。」

世 間的真相就是生、老、病、死,「生」我們自己看不見,但是衰老以及病苦我們看得見,這是每一個人絕對無法避免的痛苦。當然有的人年輕就死掉了,雖 然不必受衰老之苦,可是年輕就死比老苦更痛苦。在死的時候,不管你心識怎麼執著不肯走,你也必須離開這個世界。既然看見了世間的真相,我們當然要想辦法去 斷除,可是斷除要有條件,腦筋不好或愚痴的人是做不到的,必須腦筋好還要勇健才行,所以說勇士才斷除得了。古人也說「出家是大丈夫事,非將相所能為」,要 有這種條件才能出家,所以有機會出家,的確是宿生種了非常殊勝的善根。大家總以為家是好得不得了,實際上是最可怕的牢獄。

總之能修士夫義時,唯是得此殊勝暇身期中,我等多是 久住惡趣,設有少時暫來善趣,亦多生於無暇之處,其中難獲修法之時。縱得 一次堪修之身,然未如理修正法者,是由遇此且不死心。故心執取不死方面,是為一切衰損之門。

總之,無論我們從任何角度去 看,要想解決生死輪迴中的種種痛苦,都必須要修行,而修行必須要的條件,不但是要得到人身,而且必須是暇滿的人身,所以 暇滿人身有非常殊勝的意義,也非常難得。一般來說,我們輪迴六道,極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惡趣當中,就算偶爾暫時生到善趣(人、天、修羅),也不見得有暇修 行。有暇一定是人,但人並不表示有暇,這一點我們要清楚。假定得不到暇身,就算在善趣當中還是沒辦法修行,暇身是這麼難得,又有這麼殊勝的利益,怎能不珍 惜!我們好不容易得到了,但是往往沒有如理去修行,就是因為覺得還不會死,所以還有很多世間的事情要忙,一切的衰損都是由此而來的。

其能治此憶念死者,即是一切圓滿之門。

能夠對治執取不死這種想法,就是憶念死。我們平常心裡根本不會現起我會死這個念頭,總是處於認為自己不會死的這種習慣狀態當中,一天到晚忙世間的 事 情。能夠去思惟會不會死已經比較好了,我們是連想都沒想過,比他說的這個狀態還更差一等。因此,我們必須要設法針對這個問題去加以解決,這個正對治的方法 就是念死,所以說念死是獲得一切圓滿的門。

故不應執,此是無餘深法可修習者之所修持。及不應執,雖是應修然是最初僅應略修,非是堪為恆所修持。應於初中後三須此之理, 由其至心發起定解而正修習。

通常我們總覺得好像有很多高深的大法要修,實際上修念死才是真正最重要的。如果我們認為念死 是沒有什麼深法可修的人才修的,那就錯了!念死是根本, 如果修不好的話,去修再深廣、再大的法都沒有用。藏地有一位了不起的大祖師密勒日巴尊者,他說過一句話:「低處修時高處到,慢慢修時快快到。」低處是指基 礎,你能從基礎一步一步上去,這樣一定能修到上面。平常我們都會急求果報,所以他叫我們慢慢修,這個慢並不是拖拖拉拉的,而是不要急求果報,照著次第修, 結果反而到得快,原因就在這裡。

那麼應該怎麼修呢?並非因為它是基礎,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修一修就好了,而是必須永遠、恆時地修持。我 們看《密勒日巴尊者傳》就知道,他從基 礎一步一步地上去,到後來很有成就了,他仍舊是隨時想到:我什麼時候死不知道,我要馬上去修。平常我們會習慣性地心裡就懈怠下來了,不知不覺地忙這個又忙 那個,要睡覺、要吃飯、要聊天……,但一想到死,馬上所有的東西都能夠對治掉了。所以在修法的儀軌當中,就算已經修起來了,下一座再修的時候,還是得從頭 把前面的再提一下。如果覺得前面的基礎不夠,要常常提策再加強它,一旦基礎夠了,稍微一提馬上現起。念死是最初策發我們修法的主因,中間還是靠它策勵,後 面還是如此,所以是一直用得上。對於這個道理,要以全部精神去思惟,發起對念死的定解,有了這個定解去修的時候,自然能夠照著次第一步不差地漸次增上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── P75L9~P76L10)

  • 恆常修習念死之理──日常師父開示 (福智之聲第121期珠璣集)
    念死之理不是略略、馬馬虎虎的修,而是要恆常不斷的修!當開始的基礎必須很穩固,以後每次修的時候,只要提一下,這個死的念頭就整個生起來了。真正的 修行人一提起死的念頭,什麼事都可以放下,一心修行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