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裡記錄UG99修習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點點滴滴!

Universal Generation 99 googol...

心隨法轉,勝解力行,心法相應,究竟菩提。

涓涓法音傳十方,謙謙如水受法義,
壯麗人生惠施德,及興隨順供三寶。

2010/03/10

珍惜暇滿

【◎ 如是若於暇身,能發一具相取心要之欲樂,須思四法。其中須修行者,謂一切有情,皆唯愛樂而不愛苦,然引樂除苦亦唯依賴於正法故。能修行者,謂外緣知識,內緣暇滿,悉具足故。此復必須現世修者,現世不修,次多生中,暇滿之身極難得故。須於現在而修行者,謂何日死,無決定故。】

總結來說,得到暇滿人身是為了要修行,所以要好好利用它,不要浪費時間做其他沒意義的事情,要專心為取心要而努力。怎樣才能夠產生這種力量呢?這裡 告訴我們必須思惟四點。第一、所有的眾生無一例外,大家都希望快樂不希望痛苦,了解佛法以後,知道要去掉痛苦、得到快樂,必須依靠正法去修行才有可能。所 以這是第一個要思惟的。第二、修行需要條件:外面要有引導我們的善知識,自己要具足暇滿的人身,齊備這兩個條件才行。第三、此世就要修,因為如果此世不修的話,下一世怎麼得到!今生所以得到暇滿是因為前生修行,如果現在得到了卻不修,沒有因怎麼會有果?第四、必須現在馬上修,因為無常不會等我們,我們並不曉得哪一天會死。

【◎ 如是若由種種門中正思惟者,變心力大,故應思惟如前所說。】

【若不能者則應攝為,如何是為暇滿體性、現竟門中利大道理、因果門中難得道理,隨所相宜從前說中,取而修習。】

【其中因門難獲得者,謂僅總得生於善趣,亦須戒等修一淨善,特若獲得暇滿具足,則須淨戒而為根本,施等助伴,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。現見修積如是因者,極為希少,比此而思善趣身果,若總若別,皆屬難得。】

單是要生到善趣,也一定需要持戒,而且得到善趣還不一定能修行,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暇滿的人身。下面這幾句話,對我們這一生的修行是非常重要的綱要, 但願各位一生記得。得暇身要很多的善根,當中有三個重點:第一,淨戒為根本,戒還要加上「淨」,要持戒已經很難了,持戒而清淨的話更難,這到後面講戒的時 候會講,這是根本。還要施等助伴,因為我們修行需要種種的資糧,你現在能夠幫助別人,將來修行的時候,很多順緣資具都來了。所以佛世有一個公案,「修慧不修福,羅漢托空缽」,有人證了羅漢,可是飯都討不到;證了羅漢還可以,我們現在什麼修行都沒有,如果沒得吃、沒得穿、沒得住,還能修行嗎?所以說要施等助伴。   

這樣還不夠,還要有無垢淨願,這個很重要。我們做任何事情,內心總是有一個期望,平常任何事情做完了以後要迴向,這就是我們的無垢淨願。可是我們是嘴巴上唸一下,還是心裡真的這樣想?這個才是真正的重點。但是也不要認為:「既然心裡不照著這樣想,嘴巴何必去唸它!」當然最好的是嘴巴 唸、心裡也相應;萬一做不到,至少嘴巴在唸,還能夠提醒自己正確的方向,這是靠外在的環境保護著。我們要從這個方面去看,然後不夠的地方慢慢再補足它。當 然前面也說過,假定只是嘴巴唱唱,心裡老是胡思亂想的話,那將來會墮落畜生,像隻鳥嘰嘰喳喳地叫,應該要一心一意從正面去發起「無垢淨願」。前面甲三說聽軌理中提到,講聽完了以後,要用很猛利殷切、強盛的心去迴向:我做這件事情是為了什麼?聽講的時候固然如此,其實平常做任何事情,心目當中也要有這樣的一 個方向。   

講到這裡,我也想起自己當年一個小小的體會。我剛出家沒多久就住在同淨蘭若,跟著仁法師。那裡的生活非常嚴肅,一天中大部分 的時 候根本不能講話,到要講話的時間,又不能不講話。實際上,那時候我們也沒講的份,他會給我們一點開示,其他時間就自己看書。他提醒我說:「看書一口氣不要 看太多,看累了應該合起來;再不然的話,固定一個時段,自己心裡大概有個準,時間差不多了,就出去走走,就算三分鐘、五分鐘也好。」可是我就做不到,要是 看得起勁的時候,一天下來看得頭昏眼花也捨不得放;如果看得沒有勁的時候,本來譬如說看一小時就停一下,我一小時之內卻要跑出去好幾趟,如果看見仁法師來 了,才趕快進來。出去的時候,看不出什麼名堂來還好,如果看到外面的風景蠻好的話就會流連忘返。   

可是很奇怪他老人家不會這樣,他的生 活刻板得像時鐘一樣。當時我始終想不透是什麼原因,後來才漸漸體會到,促成他這樣的主要原因 有幾種:第一,他心裡真正能夠生起這種很強盛的善法欲,自己可以把握得住,這是最好的一類;還有一類,譬如說像大陸上的叢林制度,我始終非常歡喜、非常讚 歎,因為它有一套軌則,就像佛經上面說的「出家五夏學律」,雖然道理不懂,先把你放在這個洪爐中去磨鍊。人家說「金山的腿子、高旻的香」,要把腿子練好的 話,一般至少需要練上個三、四年,而你如果在金山寺住上幾年的話,自然在不知不覺當中就養成這習慣了。所以我看見從叢林中訓練出來的人,有的雖然要談道理 好像談不出什麼來,也自謙工夫實在談不上(當然要有實證工夫的確不是那麼容易),可是他身上所呈現種種的威儀規矩,處處地方能夠恰如其分。所以有一種是在 內心當中能把握得很好,一種是已經養成了習慣,自然就可以做得到。後者就是靠外面的環境,也就是團體的力量,因此在修行過程當中,除了師、法以外,還要 「友」--就是一個如法的團體,這對我們非常重要。   

現在把三點總結一下:真正要想獲得暇滿的人身,「戒」是根本,還要其他的輔助條 件,這個「施等」不單單是布施,而是包括整個六 度,以此集聚資糧。有了這個條件以後,如果沒有無垢淨願的話,都是世間富貴之因,下一生就在人或天中享福,都是無暇之處,所謂「富貴之人學道難」。所以做任何事情,內心當中要有個宗旨--我是要求無上菩提、要跟隨善知識如法修行,心心念念都是強烈的這種念頭。因為覺得自己資糧不夠,乃至於去掃廁所,為大眾服務,心目當中都是這個「無垢淨願」。真正說起來,無垢淨願是最重要的,為了這樣的願望,所以才要去修學,從皈依開始然後受戒,集聚種種資糧,這個特點我 們要把握住。   

我們眼前就看得見,對於暇身的三因,就算道理知道了,真正照著去做的人很少,更進一步,就算去做也很不容易做到。以這樣實際上的 情況觀察思惟的話,會感覺到要得到善趣身,特別是暇滿身,真是非常難得。這裡的「總」就是得到善趣的人身,「別」是特別指暇滿人身。這是從因門去看,就是 因地當中需要什麼條件。

【由果門中難獲得者,觀非同類諸惡趣眾,僅得善趣,亦屬邊際;觀待同類諸善趣眾,殊勝暇身極屬稀少。如格喜鐸巴云:「殷重修此,餘一切法由此引生。」故應勵力。】

最後是祖師鐸巴格西給我們的叮囑:要殷切慎重地修暇滿,這個如果修起來的話,自然會不願意浪費生命,一心一意如法修行,因此餘一切法會跟著來。實際上不僅是這位格西講,佛、宗大師也這樣講,每天早晚課當中也在策勵,例如晚課的警眾偈,無非也是要我們珍惜暇身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── P64L7~P65L7 ) 

  • 珍惜暇滿身 勤修菩提果──日常法師開示 福智之聲第117期 珠璣集
    想要得到大菩提果,根本在修行,修行的重心在菩提心,而發菩提心要靠暇滿人身,現在我們得此暇身,要趕快努力,絕不能浪費,更要策勵自己在正法上努 力。反之,如果沒有這種推動的心力,再高的大法擺在那裡,就是沒辦法修。
  • 暇身難得 應勤修證──日常法師開示 福智之聲第101期 珠璣集
    我們現在得到了人身,要趕快修學佛法,修行的次第是聽聞、思惟、修證...今天我們做這個不行,做那個也不行,就是尚未如量生起暇滿可貴之心,道次第真正好就好在這裡,只要內心如實生起以後,外面的零碎小事,被瞪一眼、少吃一點,就完全風馬牛不相干了,心怎麼會被拉去呢?
  • 生命的大關卡──摘自福智之聲網站生命大考
    有人因面對死亡而看到生命真相--無常,更能珍惜暇滿人身;有人藉由它,對人生有更深層的透視與反省,淬鍊更深沈的生命智慧。
  • 珍惜暇滿學廣論──2010春季廣論研討班招生中,詳洽各區學苑里仁門市
    報名表:北區 桃園 中區 雲林 南區 屏東台南

1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感恩我師父、上師、團體..
感恩我的病&『珍惜暇滿』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jocelynblog/153740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