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心
【◎ 第二正發此心分三。初修慈中慈所緣者,謂不具足安樂有情。】
那個地方分三部分來說。第一個呢,修慈。慈是什麼?一種心理狀態,就是你要把快樂給人家,所以一定有一個對象受你快樂的。所以這個慈心所緣的是什麼?是「不具足安樂有情」,說那些有情他沒有快樂,那是你所緣的。行相呢?那個時候你的心理狀態呢?
The subjective aspects are thinking, "How nice it would be if beings were happy."
【行相者,謂念云何令遇安樂,】
【行相者,謂念云何令遇安樂,】
你怎麼樣使他得到快樂?
"May they be happy,"
(p237) 【惟願令其獲得安樂,】
(p237) 【惟願令其獲得安樂,】
你一心一意只有想:怎麼使他快樂?還有重要的,這個快樂─
and "I will cause them to be happy."
【我應令其遇諸安樂。】
【我應令其遇諸安樂。】
就這三樣。第一個,怎麼樣使他快樂?第二個,你心裡面一心一意只有想使他快樂;進一步,我要使他快樂!現在講到這地方,我們又停一下。現在我們平常人與人之間,是種種毛病,無非是為什麼啊?你希望快樂,不希望他快樂。現在你有了這個心,你只希望人家快樂的話,眼前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找不到了,對不對?結果呢,這個時候,你卻在增長什麼?增長的無上大菩提的功德。啊,那個是佛法之美啊!前面已經告訴我們,那麼好!所以你看,到越向後這個越好,然後呢,你的煩惱自然而然慢慢、慢慢地淨化掉,淨化掉了。如果你能夠把現在這個東西,跟前面的再配合起來的話,哇!那運用得天衣無縫,那個是真的叫圓融無礙啊!你跑到哪裡,觸處體會,就問題解決。跟以前的圓融無礙,有個絕不一樣的地方,前面那個圓融無礙,那是個大雜燴,反正那就像說那個笑話一樣,哎呀,那個髒垢不分,統統混在一塊兒。現在不!每一個地方弄得清清楚楚,該怎麼就怎麼,觸處體會,觸處圓融,沒有一樣東西用不上,這個是真的美呀!
(p238) 繼續,
With respect to the benefits of love,
【勝利者,】
【勝利者,】
它有什麼好處呀?說這個修慈心有什麼好處呀?欸,實際上,我剛才說那個還是最起碼的喔,還是最起碼的。不過,我說的是我們眼前感受得到的,經上面可說得那不得了啊!
the King of Concentrations Sūtra states: Always offering to superior beings as many countless offerings as there are in billions of lands does not equal a portion of the benefit of a loving attitude.
【《三摩地王經》云:「偏於無邊俱胝剎,盡其無量眾供養,以此常供諸勝士,不及慈心一數分。」】
【《三摩地王經》云:「偏於無邊俱胝剎,盡其無量眾供養,以此常供諸勝士,不及慈心一數分。」】
下面解釋,
It says that the benefit of love has far greater merit than continually making vast offerings to the highest recipients [buddhas and bodhisattvas].
【此說較以廣大財物,於究竟田常時供養,其福尤大。】
【此說較以廣大財物,於究竟田常時供養,其福尤大。】
經上面告訴我們,「普徧」是一無遺漏的,「於無邊俱胝剎」,哎呀,不得了啊!這不僅僅是說我們現在,只有南普陀,下面加上個正覺寺,等一下還有個慈善寺,那台中、那台灣,整個的我們這個地球,整個的銀河系,整個的無邊剎海當中,所有的最好的供養,你拿來供養一切佛,這個功德多大,不得了的!欸,「不及慈心一數分」,你產生了那個慈心,哪怕那很小一點點,欸,遠超過它!
上面引那個《三摩地王經》說,你看,這麼大的供養,那不得了的,那是不得了(p239) 的啊!但是,欸,不如慈心的一數分。你修那個慈心,很少一點點,你看看這功德多大!他一再處處地方告訴我們殊勝的利益,殊勝的利益。所以我們現在從兩方面,一方面嘛,像我剛才說的,眼前馬上讓你感受到。讓你感受到的話,你會覺得:「哎呀,這個的確這麼好!」心裡面就願意、樂意地推動。然後呢,再引佛經上面,所以原來實際上這個東西這麼個好法啊!這是雙重的力量。這我們平常你只要肯這樣如理去思惟觀察的話,這個大菩提心無有生不起的道理。因為這是這麼眼前的,這樣的一個好而又這麼現實的一個問題。(95B5'35"~10'36"~手抄第12冊p236~239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