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裡記錄UG99修習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點點滴滴!

Universal Generation 99 googol...

心隨法轉,勝解力行,心法相應,究竟菩提。

涓涓法音傳十方,謙謙如水受法義,
壯麗人生惠施德,及興隨順供三寶。

2018/06/27

《全國第一位盲醫師》蘇建銘


  • 發現東方海倫凱勒 ──《福智之聲》228期 
    當宗大師教法的光明,照進盲人的世界 ── 福智視障心光廣論班 
    相信您一定在福智-憶師恩法會的讚頌團中、在國家音樂廳的福智讚頌發表會中,見過蘇醫師在台上唱讚頌的身影,也或許您就是蘇醫師的福智廣論班同學。蘇醫師的努力、樂觀、不被打敗的精神~都值得你我學習....
  • 快樂城堡 - 福智之聲
  • 蘇建銘,來自純樸的台南縣下營鄉,父母親都是國小老師,非常重視子女教育,只要功課好,家事都不會讓孩子做,所以弟妹們都考上師大及師院體系,只有老大蘇建銘 ...

2018/06/23

永懷阿爸

永懷阿爸~寫給阿爸的一封信(台語版)

阿爸感恩您在這麼困苦的環境,晟養(養育)我們五個小孩長大成人,這幾天,我問著兄姊,阿爸給您最歡喜的代誌或是印象最深的是什麼?

幸福的小抽屜
其中我們五個小孩共同最歡喜的是,您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屜仔(小抽屜),您的大漢查某囝(大女兒)說,您每天透早五點多,要去菜市仔賣菜以前,攏會在倘賜櫃(衣櫃)吔屜仔銀角(零用錢),阮囡仔(我們小孩)每天都很期待打開那個屜仔,看到屜仔裏面的銀角都非常地歡喜,今天又有錢也當來買細饈(零嘴)倘吃了,這馬(現在)回想起來,這種感覺非常的幸福。多謝阿爸您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屜仔,每一天感受到您對囝的關愛,同時馬安捏(也這樣)每天訓練我們做人要老實,袂使(不可以)拿到別人的錢。

書法與畫畫
您的第二後生講,最歡喜阿爸幫我寫毛筆和畫圖,還有幫我嗲算盤(算珠算)算數學。大漢後生嘛說,阿爸捌(曾經)幫學校的老師畫海報,嘛時常幫厝邊(鄰居)寫帖子。

印象最深的是,您的第二查某囝說,阿爸最骨力,從岡山後紅騎腳踏車去燕巢及左營載貨(薑辣椒蒜頭),阮囡仔(我們小孩)放學回家都會鬥相共(幫忙)洗薑(把薑上的土洗乾淨)、揀番仔薑(將壞掉的辣椒挑出來)、剝蒜頭(膜)。

大兄的大漢查某囝想起細漢時陣,看著阿公在菜市擺攤賣蒜頭,小小的蒜頭一粒一粒賣,竟然也當支持厝內的家計。阿公早期賣菜,後來有做過球場管理員,不管您做什麼工作,您攏是惦惦地盡您該盡的一份心力。

大兄的細漢查某囝嘛有講起國小一年級時,阿公教我寫三字經的毛筆字,我發現阿公寫的毛筆字足媠(很美),嘛足有耐心地教我寫毛筆;阿公嘛非常勤檢,看到電火(電燈)沒關,都會趕緊提醒要關電火;阿公從岡山坐客運來高雄,在省道下車後都用走的,走20分鐘到阮家,攏袂(從未)麻煩家人來載,阿公樸實隨和的個性,深深印在我的心內。

自細漢阿媽(母親)就說我這個屘仔最好命,因為不親像阿兄阿姊經過咱家最困苦的日子。我對阿爸印象最深的是,搬去新厝了後,阿爸把我抱著,指著(牆)壁上的善蟲仔(壁虎)說,你看善蟲仔、善蟲仔,彼時陣(那時候)我差不多三歲,這是阿爸您留給我上蓋幸福的印象。

大漢了後,我和阿爸阿媽作伙剝蒜頭時,阿爸時常會背三字經「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」、續落來您會背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」、閣續落來您會背千字文「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。日月盈昃,辰宿列張」

阿爸,在您失智認不出我,嘛叫不出我的名字時陣,有一天我想起細漢時,有聽您念過「人之初 性本善…」,我就靠近您的耳朵講出「人之初 性本善…」,沒想到您竟然續落念「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」,最久吔時陣您也當念到八分鐘。俺彼時陣開始(從此)「人之初 性本善」變成我和您的暗號,每一次只要我在您耳邊講出「人之初 性本善」,您都會自動念下去。阿爸,您細漢所背的經書,在您失智還記得住,您這款的示現,更加堅定我背書的信心。阿爸,今年4月8日我有參加福智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背書會考,我總共背了12192字,希望您聽到也作歡喜,這攏是靠您背書的鼓勵,才有按呢(這樣)的成果,我以這個成果來報達您養育之恩,感恩您晟(養育)我平安長大,我才會當(能夠)學到佛法背經典。

這幾天法師以台語海潮音念誦佛經,嘛也讓我想起和阿爸阿媽作伙撥蒜頭時,您嘛也開radio收音機聽法師念經,彼時陣聽到的誦經聲,就是這幾天法師用台語念誦佛經的海潮音。「我以海潮音,讚佛功德海,願妙讚歌雲,飄臨彼等前」,希望阿爸您聽到也作歡喜,跟著諸佛菩薩,聽經聞法,離苦得樂。

阿爸,我從來沒聽您,講到過去被欺悔的代誌,雖然您攏是惦惦,但是我知道…惦惦嘛是一種慈悲,惦惦嘛是一種勇氣。

您這款的修養,一定不是這輩子才有的,過去生您一定有修過。阿爸,在民國97年5月31日,您和阿媽有作伙參加福智長青班的皈依法會,您們已經皈依佛祖阿!希望阿媽都也當生生世世跟著佛佗、日常師父學習佛法,生生增上,究竟成佛。


後記:
2018.6.13(農曆4.30)星期三下午2:45父親安祥往生,暇齡93歲。
2018.6.23 無常經法會暨告別式@高雄殯儀館景德廳
感恩 如得法師主持無常經法會以及與會的福智師兄姐
感恩 圓智十善全體員工


2018/06/10

福智鳳山寺「探索生命營」

我要像天際的雄鷹
注視著無涯的遠方
在歲月的長河中 一刻不停地飛翔
暴雨旋風濃霧
打不住勇猛前行的心
我追著心中的日輪
到一個沒有黑夜的地方
就是你心上 就是你心上
摘自讚頌又見你的容顔 

2018/06/09

解惑筆記本








如何調伏煩惱



講次
科判
(釋名)
音檔
1B 09:31 ~ 10:22
日期
2018/06/07 - 06/10
手抄頁/行
1冊 P21-LL6 ~ P22-L1 ( 2016 年版:1冊 P21-L9 ~ P21-LL1 )
手抄段落
所以一開頭我特別強調……種下一個因。第一點。

所以一開頭我特別強調,假定說在這個地方,大家沒有辦法真正地體會到的話,我們就不可能深入,不可能深入。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,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!所以,我們平常因為有這個概念,所以往往自以為認識就停在這個地方,你沒有辦法深入。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,始終還是繞著兩樣東西:一個,我的見解——嗯,我覺得對!你這個「對」是什麼?就是世間上面以前不懂的文字,現在你懂得了文字相。這個文字,是以世間的標準來說有深刻一層的認識,這個是沒有錯,所以可以說你是一個知識分子。但是學佛差得十萬八千里,門都沒摸到——種下一個因。第一點。 [00′52″]

  師父強調了一個問題:「假定說在這個地方,大家沒有辦法真正地體會到的話,我們就不可能深入,不可能深入。這是很重要的概念」,什麼沒有體會到就不能深入?然後師父又強調一遍:「這是很重要的概念!」體會到什麼呢?往下想、往下看!師父說:「我們平常因為有這個概念,所以往往自以為認識就停在這個地方,你沒有辦法深入。」注意!懂了,懂了之後反應是什麼?還會繼續學習否?懂了這件事,還有什麼味道可以再鑽研的嗎?什麼都懂了啊!通常我們就會放棄探索,所以會導致我們沒辦法深入,在學習佛法上這是一個很致命的毛病。 [01′49″]
  那麼我們懂了,師父又繼續剖析:到底懂了什麼東西呢?「我的見解——我覺得對!」這個「對」是什麼?如果在世間上就是懂了文字相,比對世間的話他是稍稍深刻一點,這個是沒錯的;師父說:「你可以說知識廣博呀!但是學佛的話差十萬八千里」,注意到後邊那句話:「門都沒摸到。」請問門在哪?摸到門的人和沒摸到的人,會同時問門在哪嗎?什麼是「門」? [02′30″]
  在這一小段其實也不要想得太複雜,一想到:這說的什麼意思?就矇掉了。要想一想:又到了我的見解——我覺得這個對!一旦圍繞著我覺得對、我的什麼什麼、我的什麼什麼的時候,就出現了師父在前面講的——是來學佛的,還是來學「我」的?弄不好的話都是在學我,而且我見越來越強、越來越強,學什麼都會加強自己的我見——就是我愛執。我愛執越來越盛的話,生命就越來越痛苦。 [03′12″]
  所以所有這些經典上的文字,它就要指示——「我」,能看得到「我」嗎?我的錯誤的想法、我的錯誤的見解、我的錯誤的感受。是要在這上面釐清楚,要真正地了解苦樂的來源源自於我們的心,再進一步解釋——源自於我們對事情的看法。某一件事、某一件事發生了,那件事一定會產生那樣的苦樂嗎?為什麼有些人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,他沒有像我們那麼痛苦呢?所以這件事上並不真正能代表苦樂,或者直接出生苦樂;出生苦樂的是源於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,有了那個看法之後,在我們的心上產生壓力、悲傷,或者滿足等等這樣的情緒。 [04′14″]
  所以要校正的不是正在發生什麼事,要是外面的事情的話,誰能阻攔啊?比如說:「我現在在修禪定,天空,你不要打雷!孔雀啊,你不要鳴叫!」這怎麼可能?或者說:「不要下雨,我正走在路上。」我們怎麼可能讓整個宇宙隨著我的心意而轉?怎麼可能做到?那麼我們這樣一個在大宇宙中,看起來又非常具有靈性,可是又自覺渺小的人類,要怎麼樣達到自己的快樂呢?所以寂天菩薩就在他的《入行論》裡說,如果你怕刺到腳的話,有一種人會選擇這種行為:把大地上的荊棘都鏟完,哪兒有刺腳的東西就去鏟平它;還有一種人非常地聰明,他就穿個鞋,叫「片革墊靴底,即同覆大地」。只是把自己的腳穿上了鞋,就等於你好像拿了一個皮革,把整個大地都蓋住了。 [05′21″]
  同樣地,我們覺得滿世界都是問題,家裡都是問題、滿學校都是問題、工作單位......滿滿的都是苦惱!每個人身上好像都有這些不愉快。但是實際上只要把心裡的問題解決掉,把我們對這個事情、對這些人、對家庭、對很多問題的認知調整一下的話,我們的感受也將會隨之調整、隨之改變,這就是佛法讓我們逐漸去體會的東西。它正因為是在研究心的,每個人都有一顆心,你可以觀察自己的心念,可以留心自己的感受。所以不是看看經就完全懂得了你自己的心,注意哦!是我們自己的心。每一顆顆的心,要透過經典來校對內心,在內心上完成離苦得樂的操作。 [06′14″]
  所以這件事不能以自我為中心——我的經驗、我的什麼,因為我們沒有離苦得樂的經驗啊!當一個悲傷的心情生起,當一個怨恨的心情生起,我們都覺得我們是很有道理的啊!他這樣對我,我怎麼能不傷心?他這樣對我,我怎麼能不怨恨?那怨恨和傷心,請問是負面情緒還是正面情緒?一定是負面的,負面的就是傷人的!傷誰?當然傷自己呀!我們傷自己卻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,為什麼?因為他這樣對我,所以我傷心、我恨呀!可是傷心和恨,讓我們的生命不是更加跌落到痛苦之中了嗎?那麼用什麼辦法可以停止傷心和恨別人呢?一定要調整自己對這個事情的看法,所以叫「調伏此一心,一切皆調伏」。 [07′03″]
  到後面會慢慢接觸到兩個字叫——調伏。是向內調伏,就是調伏這個「我」。這個「我」比獅子老虎還可怕喔!而且好像它是隱形的一般,因為很多人都沒有時間看「我」。因為眼睛都看別人、耳朵都聽外面,每天走路都在看形形色色的事情,很少很少有時間專注在自己的身語意上。我的身體在做什麼?我的嘴在說什麼?我的心在想什麼?哪些是不正確的,會給我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的?哪些是快樂的,會給自他帶來愉悅的?我們有多少時間在檢查這件事呢? [07′50″]
  還是那樣,最正確的事情忽略了!所以師父就提到,為什麼我們坐在這兒?我們就是要離苦得樂。師父說:「大家停一下,讓我們自己做個警惕:我們在這個地方來幹什麼?修學佛法。你為什麼要修學佛法?說目的我們已經了解了,為了達到我們離苦得樂的目的」,注意!離開痛苦,得到快樂。有的時候我也想問大家:其實離開痛苦、得到快樂這件事,雖然是所有生命最本能的一個願望,但是努力了很多年之後,還有離苦的這種勇氣嗎?多半是在苦缸裡邊泡著吧!想不起來離苦了;快樂好像也就那樣,有的人活著都沒力了!是被誰摧殘的?是我生命遇到了什麼事什麼事、什麼人什麼人,還是我們沒有明了這顆心、沒有覺悟這顆心導致的呢? [09′04″]
  一旦我們發現:噢!問題的關鍵在於我沒有明了自心、沒有了悟這顆心,結果讓我沒有真正地離苦,會不會精神為之一振呢?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出在別人身上的話,怎麼去左右別人?正因為問題出在自己的身心上,所以正好自己可以解決呀!這多方便啊!不花一毛錢,什麼都不用求別人!你聽了之後就拿這個在自己心上操作。哪有一個實驗室不花錢的?但是在你的心上開始實驗離苦得樂這件事,不用求啊!就自己開始操作了。師父說比騎自行車還方便呢!騎自行車你還要有個車子,這什麼都不用,你觀察就可以了! [09′46″]
  觀察,對我們來說鏡子很重要、燈很重要,那麼經典就是像鏡子和燈一樣的作用,在我們的生命中。善知識就指示這個方向,讓我們在生命中不要迷失,不要迷失!「樂在這裡呢、苦在這裡呢!不要顛倒了,到苦的地方去找樂、到樂地方去找苦。」當然沒有人找苦,但是換位就得不到我們要求的東西。所以佛法雖然是非常非常嚴謹的,但是它離苦得樂的方式也是非常準確的。正因為嚴謹所以準確,甚至精確。 [10′27″]
  所以我們常常這樣去訓練自己的心的話,就讓我們的心非常地有力量、非常地明晰,因為會常常處在一種抉擇和思辨的狀態之中。注意!當你的心靈動地抉擇和思辨的時候,你對你自己的情緒、你的看法、你對別人的方式會常常有一種警覺:欸!我現在在說什麼?我在表達什麼?我表達的東西會給自他帶來快樂嗎?比如我現在發生了一件事,我「咚!」的一聲,就掉到那個苦惱的河裡了,然後就沉在裡邊。可是學了《廣論》之後,至少會覺得這裡是哪裡?這裡好像是傷感,我要趕快逃出來,不然會越沉越深!我必須要逃出來,我要游出來!哪怕淚流滿面、哪怕筋疲力竭,也要朝著岸上游!我不要待在這種很負面的情緒裡,因為不去對治的話,它會越來越難過、它會越來越深。 [11′22″]
  所以師父講的每一個字、每一句話,都告訴我們修行的門徑在哪裡,聽了文字之後,一定要懂得在心上去找到文字的所破或者所立是什麼。佛法要在身心上去實踐,這樣的話,我們的腳步才走得非常地踏實。

  • 解惑筆記本  ── 如得法師開示:人一定要有信仰嗎? 怎麼給自己活下去的動力?

2018/06/05

看破、放下

講次
科判
(釋名)
音檔
1B 08:32 ~ 09:31
日期
2018/06/04 - 06/06
手抄頁/行
1冊 P21-L2 ~ P21-L9 ( 2016 年版:1冊 P21-L1 ~ P21-L8 )
手抄段落
我們文字是懂了……經常會運用這個例子。


上一次我們討論到看破、放下、自在,師父說:「你真的看破、真的放下了嗎?真的自在了嗎?我想仔細地檢查,不能說沒有,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。」那麼現在又到了研討的時間,能否把心從忙忙碌碌的其他所緣上,迅速地緣到法上?可以用多快的時間把自己的心拉回來呢?也許在研討課之前你生氣了,或者你傷心了,或者你疲憊、有事情要忙、放不下等等等等,總之好像有很多讓你不能專心的事情。那麼我們要強迫我們自己——什麼叫強迫?就是拉著自己的心,把自己的心拉到應該緣的法上。 [01′11″]
  那麼就是要看我們平常轉心的速度有多快,有的人聽到法音立刻集中全部心力。在《略論釋》裡有講過,那種狀態就好像在曠野裡邊,晴空一聲霹靂,一個小動物突然牠就集中全力,說「猶如野獸乍聞聲」,全部都停了,牠就聽那個聲音;是那樣的一種聽法的狀態,其他的所緣都不見了,只有法的所緣存在在我們的心中,或者耳畔。 [01′48″]
  我還想到了一個譬喻,比如說飛機要降落到一個正常的機場跑道上,那個跑道應該有一、兩千米,因為它用那樣的速度在高空飛翔,下降的時候它會有一個習慣性的速度向前衝,衝、衝、衝,然後慢慢地變慢。你不能一下著陸之後馬上就停,這可能會出問題。還有聽說會有飛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的事情,但是飛機在航母上著陸的那個長度,據說只有三百米!三百米的距離,飛行員要把飛機停在甲板上。雖然說是三百米的距離,但是實際上可能是一百五它就要停下來,因為你要是到三百米停下來,就衝到海裡去了!所以這個中間就設一道線要拉著那個飛機。 [02′46″]
  因為我們很少人看過航母,不知道那條線是怎麼做的。那條線是要把飛機拉著,它才能夠快點停下來;要只靠飛機自己停,一定是衝出一、兩千米以上,是絕對不可能在三百米的距離停下來,或者在一百米的距離停下來的。所以那條線就非常地寶貴,那條線的材料就要非常非常地精密,因為它要讓一架高速奔跑的飛機停下來,你想想這條繩子是多重要!所以後來人們就給它一個名字叫「生命線」,因為它拉不住,那飛機就衝到海裡了,所以那條繩子很重要。 [03′27″]
  假如我們的心是那樣一架飛機的話,那麼什麼樣的一個拉力,會讓我們立刻停在這艘法的大船上呢?大家想一想我這個問題。可以迅速地從你攀緣的各種高空中,降落到聽法的這艘大船上,然後載著我們去無上菩提。你怎麼樣迅速地停靠,這也是一個練習。那麼那條讓我們迅速停下來的繩子,那條所謂的生命線到底是什麼?是上師的加持力?是我的信心?還是我的善法欲,還是什麼?大家可以想一想。你有沒有抓到那根繩子?有沒有看到那根繩子?因為它會在短時間內讓你迅速地停下來,專注在法上! [04′20″]
  現在我們的心可以專注聽聞了嗎?只有把我們的杯子倒空,才能真正去聽師父在講什麼。要全神貫注地聽!下面開始聽了! [04′40″]

我們文字是懂了,但是我們懂得這個文字,就是我們以前在世間上面所認識的這個意義,於是你認識的是這一點,真正派上用場的也是這一點。你所看破的,世間的一個標準是看破了一點,所以比起沒有聽見這兩個字,或者沒有經過這兩個字提醒的時候,稍微好一點;但是佛法真正要你的看破,你看破了嗎?我想這個答案是肯定的——沒有!當然,看也沒有看見,你放得下嗎?根本放不下!因為你沒有看破、沒有放下,所以你也不得自在。可是我們偏偏自己說:「懂了、懂了!」在這一種狀態當中,於是我們自己覺得學到了,所以這個學到的真正說起來不是佛法。想想看,對不對?我以後經常會運用這個例子。 [05′41″]

  剛才有沒有認真聽啊?那我要提問題囉!第一個問題,說:「我們文字是懂了」,這裡邊的「文字」,絕對不是指我們只是認字而已啊!所以這個「文字」,一定是指經文或者論典上的文字,對吧?因為我們是在討論無上菩提嘛!我們懂得這個文字,師父說:「就是我們以前在世間上面所認識的這個意義」,在經典上的文字,和寫在世間書上的文字解釋,大家都知道有很大的不同。師父說:「於是你認識的是這一點,真正派上用場的也是這一點。」那麼請問:文字懂了,到底是懂到什麼程度?這個問題前幾天僧團裡的法師們進行了幾輪的討論,他們都認為這一段很難,想要明了師父所指的界限到底是哪裡,什麼叫「文字懂了」? [06′48″]
  師父說懂了之後呢?注意!下面出現對比性——「比沒有看見、比沒有聽過,沒有經過這兩個字的提醒」,注意那兩個字,「稍微好了一點」。就是你聽到文字懂了之後,比沒有聽過和沒有被提醒過,「稍微」好了一點。那現在的「懂了」,師父界定的是什麼?是「比沒有聽見好一點」。這就是懂了嗎?那這肯定不是懂了,這是比沒聽見好一點。但是,我們通常會認為我們「懂了」的,其實就是師父認為的「比沒有聽見好一點」,應該是這樣吧! [07′34″]
  為什麼師父說比沒有聽見或者沒有提醒,稍微好一點呢?下面師父講:「但是佛法真正要你的看破,你看破了嗎?」我們就會不服氣:為什麼我聽懂了,只是比沒聽過好一點呢?所以師父就接著問:「好,你聽懂了,那要你看破的你看破了嗎?」我們可能就直接回答肯定是沒有!都懂了,為什麼還沒有看破呢?注意哦!出現矛盾了!然後師父接著說:「當然,看也沒有看見」,我怎麼沒有看見呀?我看見文字啊!而且文字也懂了啊!那師父為什麼說我沒有看見呢?還有什麼在文字之外要看見的東西嗎?或者「文字」所指的是什麼?大家有想這個問題嗎?文字一定有一個指向、有一個所詮,它所詮的應該是我們的心,對不對? [08′35″]
  比如在《般若經》上常常會聽到,當菩薩開始修習布施波羅蜜、忍辱、精進等等,修習六度的時候,如果不具備方便善巧的話,又不能回向無上菩提,就會生起高心。高傲的心的「高心」。高心懂嗎?就是你覺得你自己比別人強嘛!這文字一下就懂了。但是《般若經》這裡邊講的到底是什麼呀?看得見了嗎?那個「高心」。而且是修布施的時候,因為沒有具備方便善巧所生起的高心,因為這個原因生起的高心。和平常那個沒有發心的人生起的高心,應該還是不一樣的吧!因為這裡邊所指的是菩薩呀! [09′27″]
  所以它這裡邊有很多細緻的內心相狀,需要我們嚴格地沿著論典所指的方向,去確認內心的所破是什麼。這個所破,沒有善知識的指導通常是看不到!有一句話說:「只是著在文字相上」;但是能著在文字相上,至少還聽了文字,比沒聽還好。所以「看也沒有看見」,這句話很重要! [10′00″]
  接下來師父又問一句:「你放得下嗎?」因為看都沒看見,放下什麼呀?根本沒有看到問題呀!我怎麼可能去解決問題,讓我自在呢?師父說:「根本放不下!因為你沒有看破、沒有放下,所以你也不得自在。可是我們偏偏自己說:『懂了!懂了!』在這一種狀態當中,於是我們自己覺得學到了」,所以學到的這個東西,師父下定義說:「真正說起來不是佛法。」因為它沒有讓我們看破、放下、自在,文字所指的那個心相也沒有看出來。 [10′44″]
  師父講到這之後,問我們:「想想看,對不對?」師父又說一句:「我以後經常會運用這個例子。」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?這一段已經講過了,為什麼還老講這個例子呢?大家想一想!是不是我們會常常犯這種錯誤?甚至可能學整本都會犯這種錯誤,所以師父就要常常拿這個例子提醒我們。 [11′14″]
  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:有的人想要來界定這個「懂了」是不是「聞所成慧」?那這個也要討論,聞到聞所成慧的界限是什麼?如果一個人覺得文字懂了,是聞所成慧,我認為師父在此處沒有講到聞所成慧這麼高的高度,對不對?如果你是聞所成慧,師父就不會說你不是佛法。 [11′40″]
  那麼這一段究竟要講一個什麼?它會區分一個——文字上懂了之後,能不能深入。如果你覺得我懂了、我懂了!認為這就是佛法的話,其實佛法不是這樣修習的,不是這樣修鍊的。文字上懂了之後,你要順著文字的那個方向去看內心所指的行相,去看問題是什麼。文字所詮說的就像以指見月,用手指月亮,我們不能看手指頭,以為手指頭是月亮,這樣就錯兩個。因為那是手指,那不是月亮;同樣,月亮也不是手指。 [12′22″]
  那麼,在此處就提出了一個要求。說要求的話,大家會不會覺得:啊!佛法是不是很難呀?其實也不用太擔心,也不難!那一直都找不到懂了,好像怎麼修都不是懂了,會不會完全沒有成就感?不會呀!找到正確的方法就可以了,師父正在介紹方法呀!因為一旦我們輕易覺得我們懂了、那就是修鍊的話,就會嚐不到滋味呀!那就會跟讀其他的沒有什麼差別。關鍵是,佛法的要旨是要我們離開痛苦、得到快樂,是要調伏煩惱的。所以調伏煩惱的這門學問,它自然有它的規則、有它的法則。 [13′14″]
  那麼什麼程度叫「懂了」?可能一直學下去,大家會慢慢地理解。但是會不會一點成就感都沒有?不會啊!比如這一段,我怎麼獲得聽聞上的、或者上這節《廣論》的成就感呢?我至少知道文字懂了還不行!那要做什麼?要向身心上去觀察。要看得見文字所指的那件事——所謂的「看見」;看得見之後,要設法讓放不下的那個煩惱,或者痛苦、憂悲苦惱、焦慮等等情緒,瞋恨、貪心,要想法說服心裡的那個東西,用理路說服它也好、用什麼說服它也好,讓它經過什麼?對治!然後,放下是對治的結果。所以大體要經歷這樣的過程。 [14′07″]
  正因為是要求這樣的過程,所以我們如果運用這樣的方法,來習慣這個過程,那麼我們就自然會體會到什麼是看得見、什麼是對治,然後......有一點點放下嗎?比如爭名奪利呀、別人惹了自己不依不饒啊、一直記仇啊,還有二十年前的事就要傷心一輩子。要傷心一輩子嗎?為什麼放不下?因為佛法就是來對付痛苦的,所以在學習的時候,我們要準備把那些陳年舊帳——記錄別人過失的那個帳本,真的要把它——劃掉。用師父的法音、用《廣論》上字裡行間所滲透出來的慈悲與智慧,要把它融化掉。要把那些煩惱在我們身心上深刻的烙印平復掉,這是佛法帶給我們生命非常積極的意義、非常樂觀的一種狀態。 [15′12″]
  所以也不是沒有成就感,也不是什麼都不懂,讓一個學的人處在一種可怕的焦灼中,也不是這樣啊!你每天都可以獲得一種喜悅,因為你有累積更多的「知道」,破除了一個無明,比如對這一段的了解。有在聽嗎?不要走神,不要走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