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裡記錄UG99修習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點點滴滴!

Universal Generation 99 googol...

心隨法轉,勝解力行,心法相應,究竟菩提。

涓涓法音傳十方,謙謙如水受法義,
壯麗人生惠施德,及興隨順供三寶。

2010/03/17

三士道總攝

※﹝第二、如何取心要之理分二:①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,②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。﹞

得到了暇滿,應該怎麼做才不浪費,才是我們要修行的精要?     

真正想修行了,那麼應該修些什麼內涵呢?這分兩部分:第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,第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 理。修行才是真的有價值、有意義的事,在修道之前,必須先要對這個道的整體內涵有一個完整的認識。假定我們碰到了就去修,通常是根本修不起來,或者即使修起來也沒有真實的意義,而且會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結果-一生善行終成過失宿生種了善根,使我們也多少願意好好地去修行,但因為對這個道的整體次第不認識,不能遵照著正確的路線去走,碰到什麼就忙什麼,結果對自己要想修的那個善行反而是一個障礙。

※﹝初中分二:①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,②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。今初﹞

道的整體分成下、中、上三個次第,這三士道把世尊所講的一切教法都完全含攝在裡頭了,這是第一個。第二個是顯示必須照著三士道的次第一步一步走上來的原因是什麼。現在看第一部分:

◎ 佛初發心,中集資糧,最後現證圓滿正覺,一切皆是為利有情,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。】  

我平時常建議大家看《了凡四訓》,上面提到:為了利益別人做的,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這件事情不好,但是結果是好的;反過來說,為了自己的利益,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做得很好,實際上結果並不好。所以《華嚴經》說:「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是名魔業。」你做很多好事情,可是內心當中忘失菩提心,這是指已經發了菩提心,但是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忘掉了。為什麼原因不一定,不過我們凡夫很容易就這樣。除了這個以外,實際上要去體會一件事情:我們無始以來都是為了這個我,這個習氣非常強大,除非你發的心很強大,念念都能推動你,否則一旦這個心忘失掉了,不知不覺還是都為我。「我」是無明的根本,現在你做這件事情是以錯誤的動機去做,會有好結果嗎?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!   

所以我們既然要學佛,第一件事情是要發心。實際上以《廣論》而言,發菩提心在很後面,前面要先學下士、中士,這都是發菩提心的基礎。

世間人為了謀生活,想得到較好的工作都要唸書,從幼稚園唸到研究所要二十年的時間。現在我們要修學無上菩提,總希望師父趕快教, 我們學一下就會了。如果這樣,不是佛來教我們,而應該是我們去教佛!佛要學三大阿僧祇劫,我們居然一下子就學會了,有這種事情嗎?所以實際上佛道是很長遠 的路,所以必須要積很深厚的資糧。如果單就成佛的難度來講,天下沒有一個人願意學佛的,因為太難了!但是對於學佛的利益和不學佛的過患,了解得越清楚、越徹底的話,天下沒有一個人不願意學佛的,因為這是唯一的一條路。  

從凡夫到成佛中間,要發心、集資糧,最後現證圓滿佛果,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利益有情,所以佛說的法也統統是為利益一切有情。  

有很多同學常常會覺得:「道理懂了,也有心想做,可是對境時就是不聽話。」這是習氣使然,真正的問題還是在自己的決心不夠,如果決心夠的話,這個情況應該可以改善。通常我們常常會寬宥自己:「這是佛菩薩的境界啊!我現在還是個凡夫,怎麼可能做到呢!」我當年就犯這個毛病,我出家不久的 時候,依止阿闍黎常常糾正我,乃至於喝斥我,我不敢回嘴,可是心裡想:「法師啊!你講的道理沒錯,可是那麼高的標準,我是凡夫啊!」當時自己覺得很有道 理,但是過了若干年以後,自己想一想,真正的關鍵就在這上頭。仗還沒打,你已經先喊:「不行啊!這個仗我是打不贏的!」已經準備要逃走了,這個仗怎麼打 呢?   

當然並不是決心要做就一定能做到,但是如果你決心去做,就算失敗了,你也絕不服輸。那時會靜下心來仔細檢點失敗的原因,也會去請教師長、善友,或者會從經論上去找答案,或到佛菩薩面前懺悔、祈求。如果我們真的有這樣的意志力,沒有做不到的。所以千萬不要自己找退路,但也不要把自己逼得很緊哦!要給自己一股推動的力量,保持恒常不斷地向上。這是三士道總攝一切聖教的內涵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── P66L1~P67L8)

  • 道次第廣益上中下士──日常法師開示 福智之聲第118期 珠璣集
    廣論所以圓滿精彩的地方,是因為能夠依照三士道次第引導各式各樣的人,對於上品的人,不但如理如法的引導上去,沒有過失的步步增上,更要因自己成功走 過了,曉得完整的過程,進而善巧如理的引導下品的人,以自利利他。也就是讓每一個人找到正確的方法,沒有爭論的依循同樣的次第,走到最圓滿的路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