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04/08

正知而行

上課動態︰
1.消文P47L11~P49L8
2.下次上課預習P49L9~P52L8

【◎ 於此十事正知行者,謂隨發起若行動業,或受用業,即於此業先應住念,不放逸行。由彼二種所攝持故,應以何相而正觀察,如何方便而正觀察,即以是相,如是方便觀察正知。】

正知而行分成二部分:第一個所做的事情,第二個對這些事正知,就是對上面所說的十件事情,去做的時候要安住在正知上。不管發起上面所說的行動業或者受用業,「先應住念」,如果你不先提起正念的話很難做好,剛剛開始修行的時候這是絕端重要的。為什麼前面說要「遍護正念」、「於正念起常委行」,乃至於要淨信心等等,因為如果不努力提持的話,會被自己的我執、煩惱所左右,它有百千萬個理由,而這些理由在我們自己的感覺上是百分之百成立,於是非跟著它轉不可。所以要事先提持正念,然後策勵自己不放逸行,這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

【總之所有若晝若夜一切現行,悉應憶念,了知其中,應不應行,於進止時,一切皆應安住正知,謂我現前正行如是,若進若止,若如是行,則現法中不為罪染,沒後亦不墮諸惡趣,諸道證德未獲得者,即住能得正因資糧。】

不管是白天或晚上所有的事情,都能夠了解得很清楚,哪些是應該做的、哪些是不應該做的,不應該做的不做,應該做的做。一切時處都能夠很正確地了解 ,照著正確的方法,那麼眼前不會造惡,這個因也非常好,將來死了以後不墮惡道。對於修道過程中還沒有獲得的功德,這個是能得的正因資糧。

【◎ 此與密護根門二者,如聖無著引經解釋而正錄取。若能勵力修此二事,則能增長一切善行,非餘能等。特能清淨尸羅及能速引止觀所攝無分別心勝三摩地,故應勤學。】

密護根門跟正知而行這兩樣,是無著菩薩引經論上面的解釋,宗大師把它全部錄下來,因為這個是我們修行當中在資糧位上面最重要的。假定我們能夠努力在這兩件事上修,它產生的效應是「能增長一切善行,非餘能等」,也就是說要增長一切善法,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。「特能清淨尸羅及能速引止觀所攝無分別心勝三摩地」,這一句話非常重要。真正的佛法,從修行的角度去看,不外戒、定、慧,現在照著這個方法去做的話,特別是能夠清淨我們的尸羅(也就是戒),戒能清淨的話,那是引發定慧最快速、最正確的方便。而定、慧真正的目標,就是要得無分別勝三摩地,現在這樣修學就可以達到我們要的目標,所以最後一句話說,這個是我們應該努力學的。目前我們雖然不能全部做到,可是應該策勵自己,隨分隨力去實踐,不斷去練習。(摘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 P.47-49)

  • 法音涓涓十方傳──2006年洛確仁波切來台弘法
    仁波切在講到暇滿三因時提到,「無垢淨願」非常重要,因此平常就要多憶念及皈依三寶,否則臨終很難把握正念。仁 波切為此講了阿育王的一段公案,阿育王臨終因侍者煽風時打瞌睡,扇子的羽毛掉到阿育王的鼻子上,因此讓他生起了瞋心,往生後投胎成為一條大魚,阿育王的上師知道後,就到大海邊呼喚他,告訴他要憶念前世所學的佛法,這才讓他脫離畜生道,往生天道。與會大眾聽完都深自惕勵,阿育王謢持教法那麼有貢獻,尚且會因臨終一念而墮入畜生道,何況吾輩福德資糧具淺!
  • 生命大考──病苦逼惱身心──癌症不見了
    但是病人是先生,如果他真能生起皈依心會有力量,但他平時未曾精進用功,現在即使吸一口氣都難辦到,何況要求他提正念、皈依談何容易,我憶起廣論上:念死無常的三根本九因相無論多有權勢、財力、地位,死時一點用處都沒有,只有「法」才可以真正利益。於是我打電話回台灣向師父求救,師父慈悲開示:「妳可以告訴談先生,對死亡有準備和沒準備是不一樣的,能夠看清生死的真相,放下一切,皈依三寶……他未了的心願要替他了,讓他能完全放下,生起皈依心,提起正念。有了所緣的方向,如獲至寶,我用心地設法讓先生將心放下,希望他能生起相應皈依的心,並且拜託家人、親戚或是他最信得過的好朋友,隨時勸他念佛、提正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