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此諸義者,謂若知是佛,則於佛不起尋求過心,起思德心。】
假定你心裡面有了這個認識,那個時候你覺得:啊, 原來你所依靠的是佛,你對佛絕對不會去尋求他的過失, 你只是思惟他的功德。這有什麼好處?請問: 你去想對方過錯的時候,就算他真的過錯,就算你想對了, 對你有好處嗎?這是個真正問題哦!所以你始終要記住:欸! 我跑到這兒來幹什麼的?我是跑到這裡來, 跟他像世間一樣的大家這個談是非的,還是我跑到來學佛的? 你這個概念要把握清楚。如果你把握清楚的話, 不管對方有多大的錯誤,你就不會想到他錯誤地方去了, 這不是很明白嗎?他比你好,你跟他學;他 (p54) 不如你, 你把他救起來。這不是很簡單嗎?你怎麼會想到他的過錯呢?(18 A26'10"~27'14"~手抄第三冊p53~54)
【於尊重所,特應棄捨一切尋察過心,修觀德心。】
對於你的善知識,一定要棄捨一切看他過失的。「尋、察」是兩個。 尋的話就是粗的;察是細的,察就是伺察。當你看見他的這個過錯, 這個是尋;然後呢完了以後心裡面老還在那兒轉,越想越不對,這個 就是伺。這個都是對我們自己最大的傷害,最大的損害是莫過於此。 你因地當中養成功了習慣的話,你固然這個異熟果是一定墮落, 這個一定異熟果是一定墮落。這個善知識你如果起了這個的話, 一定墮落。然後呢等流果,最嚴重的還是等流果。 等到你地獄裡面出來了,畜生等等轉了不曉得多少圈出來了, 你那個等流心識還在那裡,一碰見的話你還是看他的過失, 無始以來這個就是這樣。所以你眼前如果不修改的話, 絕對不可能改變過來,如果可能改變過來,我們早就成了佛了, 佛哪有不 (p58) 加持我們?所以這個地方是我們要了解的。 所以怎麼辦呢?修觀德心,告訴我們。它用個「修」字, 這不是講個道理,講了完道理以後要經過你自己的修、修改。就是我 們以前一直在錯誤,現在從善知識那裡聽懂了,但是啊要透過如理地 修習以後,才能夠真正地把這個惡習扭得過來。
【此復應如彼續所說,依之而行,】
欸!懂得了個道理還要跟著它去做啊!他下面說:
【「應取軌範德,終不應執過,取德得成就,執眾過不成。」】
你應該取這個你的軌範—軌範就是你的親近的師長—他的功德、他的 德行,而不要看他的過失。你看他的功德的話,成就是你的;你看他 的過失的話,決定不成功,決定不成功。所以這個〈常憶念頌〉 那個頌子常常都記著:「己過如山積不見」,自己的過失那比須彌山 還要大,看不見;「師過秋毫亦明察」,師長的過錯一點點, 像秋毫一點點,你看得清清楚楚;「法不相應實由此」,常思己過, 「勤加懺悔常憶念」。所以我們跟佛法上面不相應,為什麼呀? 就是這個。我們怎麼曉得法不相應呀?其實心裡現在亂糟糟的那個樣 子,就是這樣,亂糟糟的那個樣子,就是這樣,那麼清楚那麼明白。 「勤加懺 (p59) 悔」,好好懺悔呀!一直擺在心裡。(18 B0'0"~3'10"~手抄第三冊p57~59)
〈常憶念頌〉:「己過如山積不見,師過秋毫亦明察, 法不相應實由此,勤加懺悔常憶念。
- 走入「觀功念恩」的世界─生命教育師資培訓
師父引導的觀功念恩方法很多,為了這次的培訓,法師先整理出一部分,收攝成為五總則:修信為根本、認清心和境、 角度要寬廣、串習要足夠、因正則果圓;以及五別則:找功德、 學念恩、勤修隨喜、轉過患為功德, 這些努力的目標都為了建立正確的觀念和習性,看待所有的人事物。 - 觀功念恩 奇異恩典:從知道有教師營到報名成功,這條從疑慮到決定的心路,
足足經過了十三年。 - 觀功念恩真歡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