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42L2~P143L8
如《入行論》云:「苦從不善生,如何定脫此?我晝夜恆時,理應思惟此。」又云:「能仁說勝解,一切善品本,又此之根本,恆修異熟果。」謂既了知黑白業果,非唯了知即便止住,應數修習,以此是為極不現事,極難獲得決定解故。此復如《三摩地王經》云:「設月星處皆墮落,具山聚落地壞散,虛空界可變餘相,然尊不說非諦語。」於如來語,應修深忍,若未於此獲得真實決定信解,任於何法,悉不能得,勝者所愛,決定信解。如有一類,說於空性,已獲決定,然於業果無決定信,不慎重者,是乃顛倒了解空性。解空性者,謂即見為緣起之義,是於業果發生定解為助伴故。即彼經云:「一切諸法如水月,等於幻泡陽燄電,雖諸死已往他世,有情意生不可得。然作諸業終不失,如其黑白成熟果,如此理趣門賢妙,微細難見佛行境。」是故應於緣起二業,及諸因果發生定解,一切晝夜觀察三門,斷截惡趣。若不先善因果差別,縱少知法,然將三門放逸轉者,唯是開啟諸惡趣門。《海問經》云:「龍王,諸菩薩由一種法,能斷生諸險惡惡趣,顛倒墮落。一法云何?謂於諸善法觀察思擇,作如是念,我今若何度諸晝夜。」若能如是觀相續者,諸先覺云:此因果時,校對正法,全不符順,於此乃是我等錯誤,全無解脫。校對業果,是觀順否,若以法校自相續時,全無符順,而能至心了知如是,是為智者。《集法句》云:「若愚自知愚,是名為智者。」若校法時,與法乖反,猶如負屍,自妄希為法者、智者、淨者,極頂是為下愚。《集法句》云:「若愚思為智,說彼為愚癡。」故其極下,亦莫思為於法已解。又博朵瓦則引此《本生論》文觀察相續,如云:「虛空與地中隔遠,大海彼此岸亦遠,東西二山中尤遠,凡與正法遠於彼。」此說我等凡庸與法,二者中間如彼諸喻,極相隔遠。此頌是月菩薩從持善說婆羅門前,供千兩金,所受之法。朵瓏巴亦云:「若有觀慧而正觀察,如於險坡放擲線團,與法漸遠。」
2007/11/21
八因三緣
P141L1~P142L1
異熟因分八:初者謂於有情,不加傷害,及正依止不害意樂。又云:「善放將殺生,如是利其命,遮止害眾生,則當得長壽。承事諸病人,善施諸醫藥,不以塊杖等,害眾生無病。」第二者謂能惠施燈等光明,鮮淨衣物。又云:「由依止無嗔,施莊嚴妙色,說無嫉妒果,當感妙同分。」第三者謂摧伏慢心,於尊長等,勤禮拜等,於他恭敬,猶如僕使。第四者謂於乞求衣食等物,悉皆施惠,設未來乞亦行利益,又於苦惱及功德田,乏資具所,應往供施。第五者謂修遠離語四不善。第六者謂發宏願,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,供養三寶,供養父母,聲聞獨覺,親教軌範,及諸尊長。第七者謂樂丈夫所有功德,厭婦女身,深見過患,樂女身者,遮止欲樂,將失男根,令得脫免。第八者謂他不能作,自當代作,若共能辦,則當伴助,惠施飲食。如是八因,若具三緣,能感最勝諸異熟果。於其三緣,心清淨中待自有二,謂修彼因所有眾善,將用迴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,由純厚意,修行諸因勢力猛利。待他有二,謂見同法者,上中下座,遠離嫉妒,比較輕毀,勤修隨喜。設若不能如此而行,亦應日日多次觀擇所應行事。加行清淨中觀待自者,謂於長時無間殷重,觀待他者,謂未受行讚美令受。已受行者,讚美令喜,恆無間作不棄舍作。田清淨者,謂由彼二意樂加行,能與眾多微妙果故,等同妙田。此等是如《菩薩地》說,以釋補滿而為宣說。
異熟因分八:初者謂於有情,不加傷害,及正依止不害意樂。又云:「善放將殺生,如是利其命,遮止害眾生,則當得長壽。承事諸病人,善施諸醫藥,不以塊杖等,害眾生無病。」第二者謂能惠施燈等光明,鮮淨衣物。又云:「由依止無嗔,施莊嚴妙色,說無嫉妒果,當感妙同分。」第三者謂摧伏慢心,於尊長等,勤禮拜等,於他恭敬,猶如僕使。第四者謂於乞求衣食等物,悉皆施惠,設未來乞亦行利益,又於苦惱及功德田,乏資具所,應往供施。第五者謂修遠離語四不善。第六者謂發宏願,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,供養三寶,供養父母,聲聞獨覺,親教軌範,及諸尊長。第七者謂樂丈夫所有功德,厭婦女身,深見過患,樂女身者,遮止欲樂,將失男根,令得脫免。第八者謂他不能作,自當代作,若共能辦,則當伴助,惠施飲食。如是八因,若具三緣,能感最勝諸異熟果。於其三緣,心清淨中待自有二,謂修彼因所有眾善,將用迴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,由純厚意,修行諸因勢力猛利。待他有二,謂見同法者,上中下座,遠離嫉妒,比較輕毀,勤修隨喜。設若不能如此而行,亦應日日多次觀擇所應行事。加行清淨中觀待自者,謂於長時無間殷重,觀待他者,謂未受行讚美令受。已受行者,讚美令喜,恆無間作不棄舍作。田清淨者,謂由彼二意樂加行,能與眾多微妙果故,等同妙田。此等是如《菩薩地》說,以釋補滿而為宣說。
2007/11/19
最精采的地方,最殊勝的好處
廣論教授53則 第四則
阿逸多云:「諸欲饒益眾生,由道種智成辦世間利。」
現在舉個例子來說,就像做生意人一樣,你得到了這個做生意人的益,他把你要的東西送到你手上,派上用場,這個同時他就賺到了他的錢,這不是兩件事情。所以我們現在修學佛法也應該從這個地方著眼,否則的話,我們做一點點,自己覺得可以,稍微委曲一點就不行。要曉得你要嘛不做事情,要做事情是一定要委曲,這是第一個。而且只有在委曲當中,才能夠承辦事情,這個是佛法的特質!
所以真正修學大乘佛法,在本論最精采的地方,不是一下就把大乘怎麼好、甚麼內容先告訴你,而是先告訴我們,你這麼做有甚麼好處?你不這樣做有甚麼壞處?把那個利害分析的非常清楚。當你體會到這個利害以後,便想那我要去做,然後呢?就告訴你去做的時候,從簡單的地方一步一步的來,增長你的能力,讓你體會到這個好處,也讓你體會到去掉壞處以後,能力增長了,體會加深了,慢慢的你走上去,成了!所以這個是本論最殊勝、最殊勝的好處。
廣論P9L6,舊版錄音帶6A
阿逸多云:「諸欲饒益眾生,由道種智成辦世間利。」
現在舉個例子來說,就像做生意人一樣,你得到了這個做生意人的益,他把你要的東西送到你手上,派上用場,這個同時他就賺到了他的錢,這不是兩件事情。所以我們現在修學佛法也應該從這個地方著眼,否則的話,我們做一點點,自己覺得可以,稍微委曲一點就不行。要曉得你要嘛不做事情,要做事情是一定要委曲,這是第一個。而且只有在委曲當中,才能夠承辦事情,這個是佛法的特質!
所以真正修學大乘佛法,在本論最精采的地方,不是一下就把大乘怎麼好、甚麼內容先告訴你,而是先告訴我們,你這麼做有甚麼好處?你不這樣做有甚麼壞處?把那個利害分析的非常清楚。當你體會到這個利害以後,便想那我要去做,然後呢?就告訴你去做的時候,從簡單的地方一步一步的來,增長你的能力,讓你體會到這個好處,也讓你體會到去掉壞處以後,能力增長了,體會加深了,慢慢的你走上去,成了!所以這個是本論最殊勝、最殊勝的好處。
廣論P9L6,舊版錄音帶6A
2007/11/13
2007/11/06
云何作業
P136L9~P139L10
定不定受業者,如《本地分》云:「順定受業者,謂故思已,若作若增長業。順不定受業者,謂故思已,作而不增長業。」作與增長所有差別者,即前論云:「云何作業?謂若思業,或思惟已身語所起。」又云:「增長業者,除十種業,謂一、夢所作,二、無知所作,三、無故思所作,四、不利不數所作,五、狂亂所作,六、失念所作,七、非樂欲所作,八、自性無記,九、悔所損害,十、對治所損。除此十種業,所餘諸業。不增長業者,謂即所說十種。」
於相續中,現有眾多善不善業成熟理者,謂諸重業即先成熟,輕重若等。於臨終時何者現前,彼即先熟。若此亦等,則何增上多串習者。若此復等,則先所作,彼即先熟。如《俱舍釋》所引頌云:「諸業於生死,隨重近串習,隨先作其中,即前前成熟。」
定不定受業者,如《本地分》云:「順定受業者,謂故思已,若作若增長業。順不定受業者,謂故思已,作而不增長業。」作與增長所有差別者,即前論云:「云何作業?謂若思業,或思惟已身語所起。」又云:「增長業者,除十種業,謂一、夢所作,二、無知所作,三、無故思所作,四、不利不數所作,五、狂亂所作,六、失念所作,七、非樂欲所作,八、自性無記,九、悔所損害,十、對治所損。除此十種業,所餘諸業。不增長業者,謂即所說十種。」
於相續中,現有眾多善不善業成熟理者,謂諸重業即先成熟,輕重若等。於臨終時何者現前,彼即先熟。若此亦等,則何增上多串習者。若此復等,則先所作,彼即先熟。如《俱舍釋》所引頌云:「諸業於生死,隨重近串習,隨先作其中,即前前成熟。」